服貿不止黑箱而已(吳介民)

轉載自2013/08/01蘋果日報

「中國因素」衝擊台灣已經數年,為何直到「服貿協議」,才引起全民關注?因為,有別於過去ECFA架構下的幾個協議,它將台灣帶向「社會利益矛盾深水區」,可能影響無數小商家、傳產勞工與傳統白領的生計。兩岸關係中,一直存在階級面向,卻不受注意。這次服貿爭議,牽涉到失業、人員流動、工作移民等問題,引發了切身的階級感受。

弱勢產業負擔成本
20年來,台灣被納入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延續著對美日的經濟依賴,同時對中國依賴也愈來愈深。對台灣而言,「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與「經濟中國化」其實是同一個歷史過程,是資本運作的雙螺旋運動。目前,台灣出口對中國依賴度高達43%。而服貿協議所帶動的資本與人員流動,即將進一步把人民生計鎖定在中國規劃的區域整合架構中。
ECFA架構下的獲益者是:規模大的企業、資源稟賦流動性高的產業、與「高技術」從業者。誰具有較高「移動能力」,誰就可以「有效」使用「人力資源」,包括金融、電子商務、電信、廣告、文娛、建築設計等等。這些「科技-管理移民」,身處「超高成長地帶」,享有「彈性公民身分」,甚至多重國籍,講求「自由化」與「競爭力」。這個階層上面還有企業主與投資者,他們是更大的贏家。… 繼續閱讀

服貿協議該如何審查(顏厥安)

轉載自2013/7/31蘋果日報

大法官釋字499號中曾提到:「修改憲法乃最直接體現國民主權之行為,應公開透明為之,以滿足理性溝通之條件,方能賦予憲政國家之正當性基礎。」這一號解釋雖然是在闡述修改《憲法》的程序以及修憲的內在界線,但是其提到的「公開透明」與「理性溝通」標準,當然也可以適用在所有統治行為的「正當性基礎」檢驗上。
「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之所以引起極大爭議,被認為充滿瑕疵違反民主,就是因為馬江政府的處理方式既不公開透明,又不想理性溝通,只想透過國會多數席次與警察暴力,強迫大家接受,完全缺少憲政國家的正當性。經過這一陣子公民社會的集結施壓,國民黨不敢將協議逕付二讀,目前交由立院全院委員會審查,也立刻浮現對服貿協議的審查標準問題。

程序資訊公開透明
所有的審查標準都與一個基本原則相關:重要性理論。也就是涉及人民的權利義務越重大,牽涉到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越深廣的議題,就需要有越嚴格的審查標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