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社團緣起與宗旨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簡稱經民連)誕生於反服貿、太陽花運動,致力抵抗中國政商勢力,防衛台灣民主,守護台灣主權與經濟自主,追求自由、平等、團結、永續的新國家。
本會章程第二條明載經民連之宗旨為:抵抗中國政商勢力,防衛台灣民主,批判新自由主義,捍衛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主體性,追求自由、平等、團結、永續的新國家。
章程第五條並載經民連之任務為:透過出版、共同體學院、學術活動、智庫政策研擬與公民運動推展,實現本會宗旨。
貳、中期運動倡議
經民連2023年4月21日第四屆第三次理事會通過提議,並經2023年6月17日第四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同意,本會以「抵抗中國政經勢力、結盟友台國際力量、倡議全民自主國防、推進經濟民主、推進防衛民主、推進在地民主」為經民連六項中期運動倡議。
參、六項專案工作計畫
本年度六項專案工作計畫為:
一、大選年透視中國經濟脅迫專案。
二、大選年拆解中國戰爭與和平宣傳專案。
三、反服貿十周年系列活動專案。
四、2024公民政綱專案。
五、中資新書出版專案。
六、島嶼的世界瞭望專案。
以下逐一介紹:
一、大選年透視中國經濟脅迫專案
距離台灣2024年總統大選剩下不到八個月。我們可以預見,中國對台的經濟脅迫只會日漸加劇,企圖影響大選結果。
在這關鍵的一年,經民連的「透視中國經濟脅迫」專案,將會對中國政府的經濟脅迫行為,以及中國利用台商組織、工商團體及個別企業的經濟統戰、滲透行為,進行調查、分析,並「指認」出這些手段,盡可能使其「曝光」,讓社會各界不受誤導,並給予政府部門應對的建議,破解中國「以商圍政、以經促統」的伎倆。
本專案將調查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事件:
①中國政府聲稱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的戰略企圖分析,與因應建議。
②中國政府操弄禁止台灣食品進口,再透過與在地協力者協商恢復部分食品進口,達其政治分化目的之分析。
③中國透過台企聯等台商團體介入我國大選之分析。
④中國在台經濟統戰組織-兩岸企業家峰會之行動觀察分析。
⑤中國涉台部門與台灣工商團體間之交流、參訪活動分析。
為什麼要透視中國經濟脅迫?
美中貿易戰、俄烏戰爭與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產業鏈、貿易結構正在劇烈變化、重組中。但不可否認地,台灣仍有許多大企業以產品外銷中國,甚或在中國投資設廠為其營收的重要來源。不少國人主觀上仍期待「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郭台銘董事長甚至天真的主張「政治要為經濟服務」。然而,中國共產黨操作的慣用伎倆,正是「以商圍政,以經促統」,中國共產黨的最高對台兼併策略,正是「以經濟上的依賴,逼迫台灣在政治上的投降」,不戰而屈人之兵。
「親中、和平、發大財」的論述,不僅是個別企業家為自己利益甘於淪為中共魁儡的辯詞,更成為有心人蠱惑民眾,扭曲民主政治的有利咒語。因此,我們要透過調查、指認、曝光的方式,提高台灣社會對中國經濟脅迫與經濟統戰的認識,進而凝聚社會團結,捍衛民主,並尋找因應中國經濟脅迫的策略。
二、大選年拆解中國戰爭與和平宣傳專案
中國《反分裂國家法》第六條至第八條分別設定了(一)交流、(二)和談、(三)不排除動武的三階段對台策略,就是要貫徹其「一國兩制」,兼併台灣的企圖。
每逢台灣選舉,中國政府總是不忘以高舉棒子與胡蘿蔔的和戰兩手策略,威嚇台灣人民,企圖干預、扭曲台灣的民主大選。根據《上報》揭露的訊息,中共政協主席王滬寧對於原訂5月下旬舉行之「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下達緊扣「戰爭與和平的選擇」論述,要設定台灣輿論主軸。
身處台灣的你我對於這一切並不陌生,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張牙舞爪、國台辦例行記者會的油腔滑調、新華社與環球時報的大外宣,到台灣統媒與在地協力者的附和宣傳,臉書社團與Line群組的推波助瀾,總是不斷地重複:
-解放軍是強大的,台灣軍隊不堪一擊。
-台灣延長兵役、強化國土守備與自主國防,是無謂的犧牲,也是對中國的挑釁。
-美國政府是不可信的,美國不會為協防台灣而戰。
-國軍不應為台獨而戰,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天下黃埔一家親。
-呼籲政治協商、和平談判、推動「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經民連的「拆解中國戰爭與和平宣傳」專案將會追蹤中國政府、統媒與在地協力者對台灣所發動的前述認知作戰,分析其傳播鏈並以相對嚴謹的論據正面回擊。
為了拆解中國的戰爭與和平宣傳,強化國人自我防衛意志,經民連將針對以下事項對國人進行分析與說明:
①和平協議的侵略本質與風險分析。
②國共和談經驗與「北平模式」分析。
③從瑞士、新加坡、以色列經驗,談小國的自主國防與和平之路。
④追蹤蔡政府「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與兵役改革,提出應辦事項檢查表。
為什麼要拆解中國的戰爭與和平宣傳?
中國對台的戰爭和平資訊作戰可謂四面包抄。一方面,中國以「和平協議」來作為蘿蔔,搭配對台商的利誘以及對台灣的「兩岸經濟一體化」進程,以及許多台灣在地協力者在媒體上的應和,希望不費一兵一卒地將台灣攻陷;另一方面,中國也不斷的以擴增軍事實力,不排除武力犯台等言論,逐漸堆積台灣人民對戰爭的恐懼以及對國防的不信任,希望挫敗台灣人民防衛國家的決心。
但台灣雖為小國,卻可以借鏡其他小國的防衛經驗;面對中國的和平宣傳,我們也應謹記歷史的教訓,所謂的國共和談、「北平模式」,最後也是反右鬥爭與萬千人頭落地。
透過本專案,我們將以相對嚴謹的論述,於社群媒體上直接駁斥中國操縱戰爭恐懼及販賣和平的認知作戰。
不同於事實查核或溯源調查等應對認知作戰與假訊息的技術方法,我們將會進行更直接的回應,以正面迎戰中國操作台美關係、對戰爭的恐懼、扭曲台灣兵役改革以及國防建設等認知作戰。台灣歷經數十年的抗爭,才擁有如今的民主自由體制,對於任何意圖破壞我國民主制度之勢力我們絕不應容忍,對民主選舉過程的干擾更不應袖手旁觀。
三、反服貿十周年系列活動專案
今年6月21日是兩岸服貿協議簽訂十周年,也是反服貿運動十周年。
十年前的7月28日「民主團結之夜」,也是經民連的前身「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成立之日。
令人憂心地,近來竟有「重啟服貿、貨貿談判」之議,政治人物不顧台灣數百萬民眾的就業衝擊、不顧近年來中國經濟環境急遽惡化的風險、不顧中國對台經濟脅迫的本質,要讓台灣走回「兩岸經濟一體化」的老路。某些歪曲歷史的論調,竟將反服貿運動曲解為「只反黑箱、不反服貿」,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曲解為「服貿、貨貿的日出條款」,身為十年來反服貿運動的堅定參與者,我們無法沉默。
經民連在6月21日記者會提出「勿重啟服貿」的五個警告,指出若重啟服貿、貨貿,其後果為:1. 將衝擊台灣上千行業,423萬就業人口,2. 台灣將成為中國經商環境惡化後的最後一隻白老鼠,3. 台灣工資、失業率將向「中」看齊,4. 台海雙邊金融風險與疫情風險將一體化,5. 台灣將成為美中貿易制裁的受波及者。
除此之外,經民連計劃從今年7月28日開始至明年318十周年為止,規劃三階段的「反服貿十周年系列活動」,用以回顧十年來的政經情勢變化、運動推展與堅持,檢討十年的未竟業,並檢視十年後的新挑戰。
首先,要向大家說明,並尋求支持與參與的是今年7至9月的第一階段計畫。
【第一階段計畫說明】
反服貿十周年的第一階段計畫,將分為三個部分進行:
(一)7月28日:找回初心,十年後我們依然反服貿
2013年7月28日民主團結之夜,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成立。這天是經民連組織化的起點,也是許多人為反服貿站上街頭的開端。十年後的7月28日上午,我們將邀請當年的運動參與者,向社會說明十年後我們依然反對重啟服貿、貨貿的理由;在此之前,經民連也將徵集反服貿運動參與者的各種運動回憶,透過「反黑箱服貿協議粉專」線上活動,以及728晚上的聚會,邀集大家一起回顧、走入反服貿的回憶廊道,讓「728」成為公民力量再次聚集的開始。(本活動因颱風,延期舉行)
(二)8、9月暑假:與高中生、大學生談反服貿、太陽花運動的歷史與世界觀
經民連將於暑假,在北中南東舉辦共四場的活動,與高中生、大學生討論反服貿、太陽花運動,除了事件經過,也談十年前兩種世界觀的對抗,以及十年後國際地緣政治與經濟情勢的變化。從天安門事件後台商西進、2001-2002年中國與台灣先後加入WTO、十年前的區域經貿整合潮,到近來的美中貿易戰、全球供應鏈重組與俄烏戰爭。希望新一代的台灣學生能理解反服貿、太陽花運動的歷史脈絡與台灣當前所處的世界局勢,並思索台灣國家及社會未來的走向。
(三)9月下旬:反服貿十周年研討會
經民連學術委員會,將以「十年的政經情勢變化」、「十年的運動推展與堅持」、「十年的未竟業」及「十年後的新挑戰」為主軸舉辦研討會,將邀請不同世代的運動參與者針對不同主題進行觀點分享。研討會最後亦將舉行圓桌論壇,邀集更多不同世代、角色的參與者同場對話。會後將整理研討會文章並出版成冊,作為日後運動回顧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