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民主連合2020年度工作報告

一張含有 文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2019年1月到2020年8月)

經濟民主連合誕生於反服貿、太陽花運動,致力抵抗中國政商勢力,守護台灣主權與經濟自主,以追求自由、平等、團結、永續的新國家為宗旨。

過去一年多來(2019年1月到2020年8月),經濟民主連合推動完成〈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之三的立法,為對中政治談判畫下紅線,擋下了于品海紅色資本入主台北雙子星大樓地標,成立台灣公民陣線提出2020公民政綱,舉辦「撐香港,反送中」集會與遊行,聲援香港民主運動,成功地將「拒絕『一中』和平協議」推進為大選政治議題,並出版《主權獨立的人間條件》,為政策倡議與公民行動深化論述基礎。

建立民主防衛機制 反制中資滲透

2018年親中政黨於地方九合一選舉大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隨即於次年初始,發表「習五點」,並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企圖展開政治談判。隨後,國民黨主要政治人物再陸續拋出「一中框架」的「和平協議」,呼應中國政府對台的兼併野心,危及台灣的主權地位。

面對到中國的併吞威脅,經濟民主連合倡議民主防衛機制,並與政府合作,推動立法院於2019年5月完成〈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增訂第五條之三「民主防衛條款」的立法,為對中政治談判畫下三道紅線。

條文明定:台海雙邊政治協議,在程序上,談判前的締結計畫必須經國會四分之三多數通過,才能開啟談判;談判後草約必須國會四分之三多數通過,並交付公民複決,獲全體投票權人總額過半數同意,相當於修憲高門檻,才能正式簽署。

在實質條件方面,條文明訂「主權國家地位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毀棄或變更,不得作為政治議題談判及協議之項目」。簡言之,民主防衛的第一步建立出:主權不能賣,自由民主不能賣,其他政治談判比照修憲民主程序等三項底線。蔡英文總統則於立法完成後將此增訂條文列為「國安五法」之一,以此宣示反抗中國侵略的決心。

為了反制中國藉由經濟滲透攻擊台灣的民主體制,經濟民主連合定期監測中資在台活動,提出警告,並發起公民行動,阻擋中國經濟滲透。我們揭露中國政府對于品海南海控股集團有高度影響力,因此要求經濟部投審會駁回南海控股集團雙子星大樓投資案;我們也舉辦公開活動,揭發台北市政府捷運局違反甄選作業流程,為南海控股集團量身修改遊戲規則。最終投審會於2019年6月,認定中資對南海控股具實質控制力,成功地擋下了于品海紅色資本入主台北雙子星大樓地標

為提高台灣大眾對中國情勢的識讀能力,避免民眾被不實資訊與宣傳所誤導,並強化社會對民主防衛機制的支持,經濟民主連合啟動「俯瞰中國」系列講座巡迴計畫,於台北、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雲林、台南、高雄、屏東、宜蘭、金門、澎湖、馬祖等地區舉辦26場講座(2019年11月到12月),邀請社會大眾與專家學者共同商討當代中國政經情勢,並反思建構台灣民主防衛機制之必要性。

籌組台灣公民陣線 為台灣重大政治問題凝聚階段性共識

因應親中政黨於2018年九合一大選大舉獲得勝選,經濟民主連合號召近百位學者、NGO工作者、社會運動參與者、草根組織工作者於2019年3月18日,也就是太陽花運動五週年之際,籌組發起「台灣公民陣線」。

面對台灣社會「亡國感」焦慮,台灣公民陣線倡議以打造自由、平等、團結、永續的「台灣共同體」作為突破當前民主困局的總戰略;並針對2020年總統及立委選舉,以「拒絕中國併吞,翻轉經濟救台灣」作為行動主軸,推動「進步價值驅動的創新經濟」、「國家投資個人與家庭的社會團結政策」、「建立民主防衛機制」、「公民應對資訊戰的機制」,以及「提出並實踐公民政綱」等五項目標。

台灣公民陣線不在2020大選中推出候選人,企圖以推出「2020公民政綱」的方式,促成各政黨參選人的理念結盟,期盼打造進步、穩健的民主運作體制。我們於大選期間,陸續到台北、新竹、台中、高雄、花蓮等縣市舉辦「民主大樹下」工作坊,聯繫地方公民團體,共同協力推廣上述五項組織目標。

同時,在「民主大樹下」的行動專案中,我們也陸續召集各領域的專家學者,研擬行動策略,擬定論述內容,其中羅列出「六大民主危機」:「中國統戰滲透與資訊戰」、「和平協議與主權危機」、「經濟瓶頸」、「國家的社會投資不足」、「政黨失能」、「政府體制缺陷」。除了在地方上舉行工作坊,我們籌辦了青年培育營——再不努力可能是最後一個自由之夏——深化青年對當前民主危機的認識,實踐公民培力,並召開記者會,要求各政黨候選人回應六大民主危機。

2019年3月,在國民黨裡應外合的操作下,中國對台統戰攻勢步步進逼,前高雄市長韓國瑜走入香港中聯辦,公開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背書。2019年4月7日,台灣公民陣線在高雄發起「拒絕『一國兩制』,打造台灣新國家」遊行,抗議韓國瑜出賣台灣主權,呼籲全國人民起身反對「一國兩制」,搶救主權,守護自由。爾後,我們多次邀請專家學者針對六大民主危機,於各地安排課程講座,並連結青年團體、街聊團體與參與青年培育營的學生,到鬧區街頭街講,喚醒民眾的危機意識。

在總統大選各黨初選期間,台灣公民陣線分別到台北、台中、高雄追擊國民黨總統大選初選候選人,要求其承諾拒絕「一中和平協議」。另一方面,賴中強律師代表台灣公民陣線出席民進黨總統初選電視政見發表會,並提問候選人是否贊成比照日韓預告作法大幅提高基本工資,以及減縮外勞人數,引導產業加速自動化升級;還有,是否願意修正《國籍法》,確立國民主體範圍。

2019年年底,台灣公民陣線的多位發起人,針對2020大選以及國家發展願景共同提出十四項「公民政綱」,凝聚社會對台灣重大政治問題的階段性共識:

1. 拒絕一中和平協議,遵守民主防衛條款;

2. 反制中國統戰滲透,推動民主防衛2.0法案;

3. 推動國籍法修正,確立國民主體範圍;

4. 打造新憲,徹底告別一中;

5. 總統職權法制化,權責相符明算帳;

6. 公民投票法應全面修正;

7. 開放地方政黨,促進多元參與,改造地方政治;

8. 地方創生與農業再生需以人為本;

9. 促進以環境永續為價值基礎的國家發展路線、翻轉政府治理、落實民主參與;

10. 大幅提高基本工資,帶動產業升級與擴大內需;

11. 檢討移工勞動市場,強化移工之勞動暨社會保障;

12. 照顧病童、請假有薪,全面擴大公共托育;

13. 長照不孤單、請假有薪,醫院全責照顧;

14. 以居住權與區域平衡為核心,建構可負擔的居住空間。

我們並將政綱內容匯集,出版「2020公民政綱」。

聲援反送中 建立庇護機制

實踐跨台港公民社會連帶

自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半年之間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公民陣線聯合多個青年團體、公民團體與在台港生,推動台灣聲援香港的行動。

2019年6月16日,我們於立法院前發起「撐香港,反送中」集會,當天約莫一萬人次到場,行動成功促成立法院朝野發表共同聲明,聲援香港民主運動。當香港抗爭持續,警察鎮壓力度加劇,全球社群皆關注香港動態變化之際,台灣公民陣線、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台灣學生聯合會與香港邊城青年選定2019年9月29日舉辦「台港大遊行,撐港反極權」,在雨傘革命五週年之際響應國際抗中行動,且成功號召了十萬人上街支持遊行四大主張:(一)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二)拒絕「一中和平協議」;(三)港台同學,齊上齊落;(四)庇護機制,刻不容緩。當時的遊行主張獲得民主進步黨、 時代力量、 台灣團結聯盟、 綠黨、 社會民主黨、 台灣基進、 自由台灣黨、 台灣民族黨、 歐巴桑聯盟、 台灣維新等十個政黨簽署支持。

在反送中一週年之際,我們再度集結關注香港議題的NGO與在台港人團體,於自由廣場舉辦「抗爭未完,台港同行」晚會,支持香港人追求前途自決的權利,並提出(一)反抗中國帝國主義擴張,香港是香港人的香港!(二)正視國安惡法,完備援助機制;(三)拒絕香港黑警與紅色資本入境;(四)為因應香港移民做好準備等主張。

除了大型集會遊行活動,我們更嘗試將香港議題帶進台灣民眾日常的消費空間當中,因此聯合三語事劇團,於台北市鬧區舉辦街頭行動劇,提醒台灣社會,中國對香港的暴力統治尚未終止,仍需要更多台灣人持續關注。我們也在港版國安法實施後,舉辦研討會,分析局勢,做出因應。

反送中運動期間,我們邀請香港的社會運動參與者、抗爭者、政治工作者與相關領域學者來台訪問,討論香港社會運動的宏大論述、情勢評估、組織型態、運動策略等議題,並促成香港夥伴與台NGO網絡建立友好關係。我們更參與民間救援香港來台抗爭者的庇護工作,在蔡英文政府宣示對港「人道援助」政策,然而相關的行政措施卻尚未落實的一年內,包含經濟民主連合在內的多個公民團體協力組建出協助香港來台抗爭者緊急生活安置的過渡性庇護網絡。為使庇護身份申請機制明確化,我們更聯合多個公民團體提出《港澳關係條例第十八條施行細則》民間版草案,同時成功促成行政院於2020年7月1日成立「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由政府出面將民間的庇護經驗銜接至官方行政體系之中,籌建全球第一座人道援助香港抗爭者的專責辦公室。

野百合三十年

凝聚反省共識 深化政治改革

2020年3月,我們與青年團體共同籌辦「野百合學運30週年系列活動」,於新國會任期的開端,召集不同世代的學生、青年運動參與者,凝聚跨世代共識,在迫切的社會危機來臨之際,提出屬於台灣人應共同擁有的改革決心與憲政願景。系列活動包含了自由廣場策展、校園巡迴講座及影展,和跨世代論壇。

2020年大選結果暫時挫敗了中國對台侵略的野心,然而,長期而言,為有效抵禦外部中國威脅,並回應未來世代的挑戰,我們必須設想一套全面、完整的政治改革目標與時程,打造共同體內部成員的平等地位。

針對國會改革,我們與各團體共同發表了《青年國會改革宣言》,訴求執政黨應容忍黨內不同意見,不要以國會多數封殺多元意見的討論空間,藉以避免「黨團戒嚴」,也期盼少數黨在鎂光燈外,追求法案內容的實質改變。再者,我們要求立法院應對主要政策爭點,進行實質辯論,妥善平衡協商與辯論兩類議事攻防,並推動國會聽證制度、完善調查權、國會選制改革,將台灣推向多元民主國會體制。

然而,追根究柢,台灣政治改革的未竟之業在於我們尚未打造由台灣人民自決的新憲法,因此於2020年5月20日蔡英文總統第二任就職日當天,我們聯合多個公民團體與跨世代的學運參與者,共同發起《新憲聲明:三十年未竟業,台灣需要新憲法》,呼籲執政者承擔起歷史責任,凝聚台灣人民追求新憲的意志,探尋到新憲之路的共識。

系列活動最後,2020年8月,我們舉辦了「跨世代論壇:近三十年台灣學運史爭辯後的沉澱」,論壇分為「運動、統獨、中國因素與去國家化」、「運動與國會、行政部門、政黨的關係」、「運動的組織與決策」與「學運、社運、社區與公民運動」四個軸線,重新梳理近三十年運動參與者改革台灣政治體制所遭遇的重大爭辯議題,凝聚跨世代共識。未來,我們將盤點跨世代論壇的觀點與對話,匯集不同世代的學生、社會運動參與者,面對時代局勢變動的思考與沉澱,透過出版,彙整我們擁有的運動經驗,提出屬於當代台灣公民社會應共同擁有的改革視野與國家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