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被誇大的中韓FTA威脅

被誇大的中韓FTA威脅

作為318運動參與團體之一 ,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簡稱:民主陣線)將展開一系列「政府沒說的自由貿易」座談,今晚第一場【被誇大的中韓FTA衝擊】座談會,邀請國際貿易與產業經濟專家中央大學經濟學系邱俊榮教授,以及反黑箱服貿陣線召集人賴中強一同解析中韓FTA談判。

第十二輪談判原地踏步
民主陣線指出:持續一周在大邱舉行的中韓FTA第十二輪談判7/18結束,根據韓聯社引述韓國官員說法,進展相當有限,甚至可以原地踏步形容。針對各界最關切的貨物貿易降稅談判,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官員直言「未能取得顯著進展」
  報導稱雙方就「服務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方式』達成協議」,但這個「方式」共識到底是什麼呢?韓聯社報導「一直以來,雙方在開放服務市場的方式上各持己見,韓方主張採用『負面清單自由化方式(負面表列哪些行業不開放)』,中方則主張採用『正面清單自由化方式(正面表列哪些行業開放)』。而在此次談判中,兩國一致同意在自由貿易協定生效時,先發表採用正面清單方式擬定的文本,之後經過後續談判重新採用負面清單方式的文本」。坦白說,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要求,服務市場開放當然要以承諾表載明各服務部門(正面表列)的開放承諾,這樣的程序性共識,很難說是「實質」談判進展。 
  至於投資領域的「進展」,那就更不知所云了,因為2012年5月13日簽訂的中日韓投資協定今年5月17日剛生效,韓聯社報導:「兩國決定將現有的投資自由化相關議題和投資保護規定寫入協定,過一段時間後進行進一步談判,重新擬定包含有關投資自由化內容的協定文案。雙方同意,在新的協定文案中將按照負面清單方式寫入投資自由化相關內容。」這,這其實是原地踏步的現況描述呀。
  對於敏感的貨物貿易降稅談判問題,韓國官員表示:「韓方提出了早日取消製造業關稅,並同中方討論取消關稅的時間問題;韓方表示開放農副產品市場是極其敏感的事宜,並為盡量消除雙方意見的分歧做出努力。」看得出來韓中雙方就各自所要保護的國內敏感產業,以及希望對方開放的產業小心謹慎、步步為營。而馬政府點名的鋼鐵、石化、面板正是中國所要保護的重點工業。
  我們絕非認為中韓FTA對台灣無影響,但是我們要質問馬政府:中韓FTA所設定的自由化目標是以關稅項目計的90%及與貿易金額計的85%,超級敏感產品二十年內不降稅,而經濟部以全部貨物100%零關稅、且立即降至零關稅為前題發表的「威脅論」,是不是言過其實了?

威脅論忽略四大因素
民主陣線指出:國貿局新聞稿指稱「中國大陸為我國最大貿易夥伴,據我國海關統計,去年雙邊貿易額達1,243.8億美元,占我國總貿易額21.6%;韓國則為我國主要貿易競爭對手,兩國出口貨品有7成以上重疊,一旦「中」韓FTA生效,則韓國輸陸商品將因關稅調降而大幅提升其競爭力,屆時我國部分輸銷中國大陸產品恐將受到嚴重衝擊。」,此種威脅論忽略四大因素:
(一)台灣輸中產品,基於WTO最惠國待遇原則(MFN)、資訊科技協定(ITA) 、ECFA

早收清單,已有七成採零關稅,此部分產業不因中韓FTA降稅談判受影響。

(二)根據中韓FTA第七輪談判所達成的階段性共識,雙方自由化目標(消除關稅)

是以關稅項目計的90%及與貿易金額計的85%。也就是說,雙方保留貿易金額的百分之十五係超級敏感產品,二十年內不降稅。如最終談判結果,中韓雙方將台灣經濟部所稱的「熱冷軋鋼板、工具機加工中心、汽車零組件、LCD面板、偏光板、PVC、聚酯加工絲、平板玻璃獵」等之部分或全部列為中方之超極敏感產品,不列入降稅清單,則中韓FTA對台灣影響將更為有限。事實上,經濟部列出的可能受衝擊產業,許多正是中國政府所要保護的產業,並且列入超級敏感產品要求二十年內不降稅。

(三)就算列入降稅清單,根據中韓FTA第七輪談判所達成的階段性共識,一般產

品十年內降至零關稅,敏感產品十至二十年內降至零關稅,台灣受影響的廠商可有某程度的調適期,調整產業策略。科技日新月異,二十年後還會有農業,但二十年後還會不會有面板產業呢?

(四)世界各國多已告別高關稅的年代, 5%、10%的關稅差異,對許多高毛利或高

品質的產品,根本不是消費者購買與否的決定性因素。反之,靠大規模、低技術、高資本設備投入、大量生產的「偽高科技業」,最在意5%左右的關稅差異。但是會對如此差異敏感的產業,也是對環境變化脆弱的產業,當匯率或利率反轉時,或中國沿海省分「騰籠換鳥」提高工資與環保標準時,這些企業將很快地轉盈為虧,甚至陷入財務困難或被淘汰,我們整體社會該為這樣的企業付出多大代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