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太陽花反服貿運動,阻擋了中國「兩岸經濟一體化」企圖,打亂了馬政府「先經濟,後政治」的談判路徑圖,讓台灣至今得以維繫經濟自主與政治自主,讓百工百業可以免於產業衝擊,讓基層服務業免於中國財團的「養套殺」。然而,此次總統大選,柯文哲與侯友宜競相提出重啟兩岸服貿協議與貨貿談判的論點,甚至有「當年太陽花,是反黑箱而非反服貿」的惡意曲解,我們這群當年運動的參與者、發起人,不得不站出來。以下是我們的聲明與立場,包括一個堅持,三個呼籲。
一、堅決反對重啟服貿貨貿,批判投機政客曲解太陽花初衷
此次大選,率先提出重啟兩岸服貿議題的柯文哲主席說:台海雙邊貿易往來,不能沒有規範。但其實,世界貿易組織(WTO)就國際貿易秩序已有清楚的規範,台灣是WTO會員國,產品行銷全球並非無規範。而台灣與中國簽署服貿協議或貨貿協議,其性質也不是單純「雙邊貿易的技術性規範」,而將是台灣與中國雙邊高度經濟整合為「自由貿易區」,雙邊自由化的範圍必須含蓋絕大部分的貿易(substantially all the trade),實現「兩岸經濟一體化」。
我們反對重啟服貿貨貿,因為台海雙邊地理上的接近加上「經濟一體化」,不僅將帶來巨大的就業衝擊,由此衍生的高度經濟、金融、疫情、政治與社會風險連動,不僅國人不樂見,主張簽署的國民黨與民眾黨至今也未提出能有效控制風險的明確方案。如果不是太陽花運動把服貿協議擋了下來,第一銀行早已捲入河南村鎮銀行擠兌風暴,台灣各大醫院也早就與中國都市醫院結盟合作,在前一波武漢肺炎疫情中實現「兩岸疫情風險一體化」。
我們反對重啟服貿貨貿,因為與中國簽署貨貿協議必須全面開放中國農產品與工業製品進口,將對農民與製造業勞工帶來重大衝擊,並引發糧食安全的國安危機。重啟與中國服貿協議,則將涉及眾多服務業的「商業據點呈現」(中國人來台灣設公司、開店)與「自然人呈現」(中國人來台灣履約工作),中國業者慣用「養、套、殺」操作模式,最後會讓所有行業陷入嚴重過度競爭與互相內耗。
我們反對重啟服貿貨貿,因為中國慣以經貿作為政治攏絡或勒索的手段,《反分裂國家法》更毫不掩飾地將「密切兩岸經濟關係」列為其所謂「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方法,連七大工業國都發表共同聲明應「去風險化」以抵禦中國的「經濟脅迫」;簽署服貿協議或貨貿協議實現「兩岸經濟一體化」,不僅無助於「去風險化」,反將加深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使台灣面臨更嚴重的中國「經濟脅迫」,讓更多台灣人必須為生計不斷妥協,為經濟利益接受中共的政治條件,最終喪失台灣的民主自由與主體性。
太陽花的初心,反黑箱,也反服貿
我們要強調太陽花運動不僅批判馬政府黑箱談判,批判張慶忠三十秒通過服貿違背民主程序,太陽花運動的初衷更在於反對「兩岸經濟一體化」以維護台灣經濟自主與政治自主。光是2013年6月21日下午服貿協議簽訂後的第一份文宣,就已經提到:「保障基層生計,反對開放美容美髮業,汽車維修業。」「維護醫療自主,反對中資經營醫院。」「照護公共化,反對中資經營老人及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維護個人隱私與通訊自由,反對電信、金融客服中心外移中國,反對中資經營電信事業。」
柯文哲一方面為了迎合中國「密切兩岸經濟關係」的喜好,另一方面要爭取包括太陽花世代在內的年輕選票,竟不惜歪曲歷史,杜撰「當年太陽花,是反黑箱而非反服貿」的謬論,身為當年的運動參與者及發起人,我們要給予譴責。
我們當年的戰友黃國昌,十年前未經運動決策會議同意,密會總統府副秘書長蕭旭岑,為了不傷團結,當時我們隱忍。十年後,黃國昌竟然可以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背叛太陽花運動,投身主張重啟服貿貨貿、兩岸一家親的民眾黨,對於這樣的背叛,我們認為黃國昌已背離當年太陽花運動的初衷。
二、呼籲全體國人團結對外,拒絕中國經濟脅迫、分化,政治人物不應以中國的青睞爭取選票:
近來,中國政府利用兩岸經貿作為對台經濟脅迫、統戰分化的武器。中國先禁止金門、馬祖、東引高粱酒進口,然後在民眾黨籍金門縣長陳福海會見國台辦主任後,單獨針對「承認九二共識」的金門高粱酒恢復進口;中國先說台灣鳳梨釋迦有介殼蟲禁止進口,然後在國民黨籍台東縣長饒慶鈴參加海峽論壇後,單獨針對「承認一中原則」的台東鳳梨釋迦恢復進口。去年12月22日,中國一方面宣布停止ECFA早收清單中十二項石化產品的關稅優惠,一方面宣布恢復台灣石斑魚進口,國台辦聲明還強調因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蘇清泉積極指導「島內業者」進行整改,帶領業者來中國參訪,因此決定放行。
值此大選之際,我們要呼籲國人認清這些都是中國經濟脅迫、分化,介入台灣民主選舉的手段,國人不要受此種分化伎倆影響投票行為;也呼籲所有朝野政治人物,應團結對外,絕對不應以「能夠獲得中國政府青睞」來爭取選民支持。
三、呼籲中國不應就雙邊經貿往來預設政治前提,任何以「一個中國原則」為前提的談判,就是政治談判,都要受5-3條規範:
「連介殼蟲都看得懂九二共識」,這是何等的荒謬。我們要呼籲中國不應就台海雙邊經貿往來預設政治前提,也不應就雙邊經濟性、事務性協商強加「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等政治前提。我們要正告中國政府及朝野政治領袖:任何以「一個中國原則」為前提的談判,都是政治談判,政治談判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之三,必須不變更我方主權國家地位及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且先由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締結計畫,經立法院四分之三多數同意才能進行。
我們要強調,太陽花運動所倡議的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其中政治性談判規範,立法院已經在2019年完成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之三的立法,建立「主權國家地位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毀棄或變更,不得作為政治議題談判及協議之項目」與「其他政治議題談判比照修憲民主程序」等規範。至於非政治性談判部分,我們仍主張長遠而言,有制定《非政治性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之必要,但現階段,因為中國不願意取消強加於經濟 性、事務性協商的政治前提,造成談判無法進行,也就暫時無立法的必要。
四、呼籲民進黨與公民團體及本土小黨選後重啟合作對話,邁向健全政黨體系之路,並就2024公民政綱進行對話:
十年前的太陽花運動,是跨世代學運、社運與公民團體的合作,讓台灣不踏入「一中」牢籠,這過程中,我們無法忽視民進黨在國會議事過程中運籌帷幄以及本土小黨台聯在全國各商圈宣講反服貿的努力。是如此台灣民主派的大團結,在那個國際「棄台論」盛行的危機時刻,台灣挺過最糟的時刻。而今,整個國際社會對台灣空前友好,為何從2018年以來每兩年的選舉,我們都要面對台灣民主能否延續的擔憂?
這樣的擔憂,中國對台灣的領土野心以及統戰分化固然是重要外部因素,而台灣內部缺乏健全政黨體系,無法兼顧「國家團結對外」與「內部制衡監督」則是另一關鍵。讓欠缺台灣主體性認知的中國國民黨持續成為政黨輪替的可能選項甚至唯一選項,一個本土政黨和一個靠中國因素生存的政黨進行競爭無法為台灣帶來民主的深化,甚至會帶來災難。而台灣選舉持續被中國因素環繞,各項內政社會與經濟議題難以被深刻討論,民主的步伐無法穩健持續。至於柯文哲的民眾黨是否可為台灣民主的依靠,只要觀察柯文哲的誠信、多變的性格與民眾黨陳福海縣長與中國的互動,就可以得知。
這是台灣民主的未竟之業,也是太陽花運動的未竟之業,我們如何克服台灣政黨體系的內部缺陷。如何由本土政黨持續執政之下,保有本土陣營的民主動力以杜絕國民黨和民眾黨假政黨輪替之名,將台灣拖往反民主的退步泥淖中?我們呼籲中央執政票投民進黨,而選後民進黨若持續執政,必須敞開大門,接受民間團體和本土小黨在內政上的批評和建議,培植台灣新生的本土政治勢力,讓台灣得以擺脫親中政黨的干擾,朝向本土政治力量互相競爭的正常民主格局。
回想十年前,透過多元的本土勢力共作,我們才能擋下服貿,斥退兵臨城下的中國,將台灣帶入民主的大道。今天,我們仍須敞開胸襟秉誠合作,我們鄭重呼籲民進黨與公民團體及本土小黨選後重啟合作對話,邁向健全政黨體系之路,並就經濟民主連合智庫與台灣公民陣線所研擬2024公民政綱進行對話。
賴中強、徐偉群、呂忠津、張信堂、林秀幸、涂予尹、施逸翔、林飛帆、周馥儀、苗博雅、曾柏瑜、黃守達、莊程洋、魏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