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民主陣線至經濟部抗議要求停止貨貿談判

兩岸貨品貿易協議談判9月10至12日三天在台北舉行,馬政府在張顯耀涉嫌洩漏貨貿談判底線衝擊影響未明、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未完成前,執意進行反民主的貨貿談判,勢必重蹈黑箱服貿的覆轍。而中方要求「經貿關係正常化」,要求台灣開放進口並降低關稅,所衝擊的都是就業人口眾多的內需產業,必將對基層民生產業及工人、農民生計帶來巨大衝擊。民主陣線今日至經濟部抗議,要求經濟部(1)停止貨貿談判,(2) 公布雙方各自提出的自由化目標(零關稅比率),(3)公佈中方要求我方開放及降稅的清單。民主陣線召集人賴中強律師表示,基於以下理由,民間團體要求停止貨貿談判:

一、石化、面板、汽車少數財團得利,多數農工受害:
去年台灣出口到中國的工業產品金額1563億美元中,零關稅比例已達七成。經濟部設定貨貿談判爭取中國降關稅的四大產業為,石化、面板、汽車、工具機。其中,工具機被中國列為民族產業、國防產業,中方不願意讓步,其他石化、面板、汽車都是資本密集的產業,只有少數大財團在經營,就算談判成功,獲利的也是大財團。
反之,台灣目前仍管制八百多項中國農產品與一千兩百多項工業製品進口,中國要求經貿正常化,開放進口,並要求降關稅。中國要求台灣開放、降稅的產業,包括農產品、紡織、成衣、塑膠加工品、鍋碗瓢盆、磁磚、鋼鐵、初級工業製品等民生產業,都是就業人口眾多的內需產業,如開放中國產品進口、降低關稅,低價競爭,必將對基層民生產業及工人、農民帶來重大衝擊。… 繼續閱讀

【新聞稿】「經濟部跳票,遲不提出服貿開放行業對照表」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第十四場服貿公聽會場外記者會

經濟部跳票,遲不提出服貿開放行業對照表

經濟部原承諾於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以前,提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開放項目與「公司行號營業項目代碼」的對照表,讓人民了解所經營的行業是否在服貿協議的開放項目內,然而,截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下班為止,仍無法提出,民主陣線就此表達嚴正抗議。

「公司行號營業項目代碼」是公司行號章程與登記實務的基礎資料,也是工商界理解自己所經營行業與政府各項法規適用的必備資訊,此次服貿協議之開放項目,中資來台投資也必須向經濟部登記獲准許經營的「公司行號營業項目代碼」。此一資料,於兩岸服貿談判之前早應備妥,現在居然協議簽署後半年還遲不提出,就此,民主陣線質疑馬政府是否不敢讓人民知道自己所經營的行業是開放項目?在經銷業、郵寄名單編輯服務業、入口網站發生開放項目定義爭議後,馬政府是否要掩蓋其他的疏失與開放項目爭議?民主陣線要求經濟部立即提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開放項目與「公司行號營業項目代碼」的對照表,並且針對「公司行號營業項目代碼」每一個開放項目進行衝擊影響評估。

民主陣線於去年十一月六日公開要求要求經濟部立即公布服貿協議開放項目「聯合國CPC編號」「中華民國行業分類標準」,以及「公司行號營業項目代碼表」三者間的對照表。經濟部於十一月十八日提出與「中華民國行業分類標準」的對照,經濟部次長於十一月二十一日公聽會當場承諾一個月內提出與「公司行號營業項目代碼表」的對照,並於次日以書面回覆內政委員會「關於服貿協議開放項目的CPC分類與行政院主計總處的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對照,本部已於11月18日函送給大院內政委員會及經濟委員會全體委員。有關服貿協議涉及的『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與本部主管的『公司營業項目代碼』的對照表,本部會在1個月內提供。」,馬政府一再要求國會速審服貿協議,但是,這樣一個基礎資料,經濟部從民國一百零二年拖到一百零三年,沒有基礎資料國會要如何審查?人民如何可能正確理解服貿協議的衝擊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