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礎,而廣告卻是商業媒體存續的物質基礎。在紙本新聞的年代,廣告已是媒體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當網路媒體興起後,報紙銷售量的減少,更加深了付費報紙對廣告營收的高度依賴;而網路媒體與免費報,更幾乎是以廣告收入做為唯一財源。當一個崇高的理想必須建立在如此世俗的物質基礎上時,如何制止或牽制群魔亂舞?
本文嘗試檢視中國政府與跨海峽政商集團經由廣告對港台媒體的操控,並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開放中資來台經營廣告業將對新聞自由與民主政治造成嚴重傷害,表達至深的憂慮。
一、香港經驗/抽廣告打擊獨立媒體
今年1月14日,香港免費報《am730》老闆施永青透露,該報將成為下一份被整頓的免費報章;《am730》社長盧覺麟說明,在兩個月前,有中方商業機構抽廣告,但未解釋原因。兩天後,施永青說明細節:幾家中資公司突然在去年11月同一時間,暫停在《am730》登廣告,抽廣告的公司,除了中資銀行,還有中資背景的電訊公司,「他們的行動非常統一,顯示背後有一個一致的原因。這個原因看來不是商業性的,否則,銀行業沒有必要與電訊業一致行動,背後有超越商業利益的政治原因」。施永青並說明:這幾家公司每年的廣告費超過1000萬港元,《am730》每年盈利大約是1000多萬至2000萬港元,若繼續停登廣告,《am730》大部分盈利將會蒸發,其發展計劃可能無以為繼,員工分紅可能會大幅減少。不過,施永青表示,《am730》無意改變路線,最多「不做了」[1]。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副教授賴俊卿根據調查機構admanGo的資料,分析去年多間銀行投放在《am730》的廣告費,發現中信銀行國際去年前八個月,只有1月及6月沒有下廣告,而7月投放的廣告費更超過200萬元;但去年9至12月卻突然沒有登任何廣告。中國建設銀行(亞洲)去年1月沒有下廣告,2至8月投放在《am730》的廣告費則由20萬元至約120萬元,但第四季除10月外,其餘三個月亦無任何廣告投放。中國銀行雖每月都有廣告投放,但是自9月起投放費用逐步減少,由超過100萬元跌至50萬元以下[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