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民主連合2022工作計畫暨2021工作報告

經濟民主連合(簡稱經民連)誕生於反服貿、太陽花運動,致力抵抗中國政商勢力,防衛台灣民主,守護台灣主權與經濟自主,追求自由、平等、團結、永續的新國家。

面對中國的統戰威脅,台灣共同體的民主需要防衛;面對保守勢力的反撲、新金權政治的挑戰、政黨體系與派系侍從政治的僵固,台灣民主需要深化。2021年初,經民連理事會決議將:一、抵抗中資入侵,二、台港民主連線,三、迎戰金權政治,四、改革地方選制,五、優化公投民主,列為五項中期運動倡議。此外,台灣共同體學院,每年持續舉辦「島嶼的世界瞭望」巡迴演講與青年營;經民連出版部,持續新書出版。

抵抗中資入侵
作台灣民主防衛的「二枚腰」

(一)我們的信念

日本相撲運動術語,「二枚腰」,是指意志堅定的相撲選手有二個腰,當面對敵人凌厲攻擊,看似要被擊倒時,仍有第二枚腰可以繼續奮戰,不會被對手輕易扳倒。保護人民,防堵中國影響力滲透,維護民主體制,是國家與政府的責任。我們不敢說自己站在台灣民主防衛的第一線;但我們願意做台灣民主防衛的「二枚腰」,與中國影響力周旋到底。

以企業為例,我們努力督促政府將中國影響力阻絕於境外;如果不成功,我們繼續督促政府限縮中資企業營運範圍及影響力;如果還不成功,我們會用盡一切合法手段與中國影響力周旋(出席股東會、提起訴訟、檢舉違法營業…);如果再不成功,我們至少要提醒消費者慎防中國影響力入侵。

(二)2021年工作成果

1.持續「中港資觀測站」個案追蹤與行動

就香港壹傳媒清算案,經民連舉行記者會、晚會並向文化部遞送公開信,提醒政府與各界壹傳媒清算案將波及台灣並產生嚴重的新聞自由、個資保護與國家安全危機;並監督促成文化部依據我國《個資法》第21條規定,限制臺灣蘋果日報「不得跨境傳輸所保有的所有個人資料」,文化部並表達「臺灣作為一主權獨立國家,香港法院的裁判在臺灣法院裁定同意前並無效力」之堅定立場。

就中國騰訊擁有重大影響力的蝦皮集團,經民連發布專業調查報告揭露中國騰訊集團與李小冬之控制協議,並以「連續十日,日日剝蝦皮」記者會的「二枚腰」精神,指證蝦皮各項違法事跡及其背後的中國影響力,成功阻止蝦皮支付取得電子支付執照。經民連並就後續蝦皮電商平台之金流,應依法委託其他合法業者納管,連續提起三件刑事告發,三件行政檢舉;向監察院陳訴要求追究金管會違法責任,與立法委員共同舉行記者會質疑金管會官員放水,要求相關法規命令應交付立法院委員會審查。

就上海復星醫藥(在台公司為漢霖生技)利用BNT疫苗的「大中華區代理權」配合中國進行統戰操作,經民連發表《民間洽購疫苗不應跨越的紅線》重大聲明,提出疫苗安全監測數據不得提供中國,疫苗法律免責政府有條件承諾等訴求;並於BNT疫苗到貨前的關鍵時刻,舉行記者會提出三項關鍵提醒:1.「各方」依約履行,信守承諾;2.食藥署依法核發許可,依法檢驗,不刁難,莫放水;3.中國政府不要「插花」宣傳,以免貽笑國際。

就嘉里大榮母公司香港嘉里集團與中國順豐「深度合作、共管」經營,經民連舉行記者會提醒各界中國將藉此擴張在香港與台灣物流市場的影響力,經民連並成功阻止嘉里醫藥承包衛福部COVID-19疫苗倉儲物流與配送業務。

就易遊網與客路Klook等中資旅行社,經民連揭露其控股、投資公司股東為中國籍人士的違法事證,要求投審會徹查;並提醒社會各界旅行社個資遭中共掌握的危害,要求交通部限制旅行社跨境傳輸個資至中國(除非旅客的目的地就是中國)。經民連針對富邦與日盛金的併購案召開記者會,要求富邦據實揭露背後的中國影響力,呼籲金管會將「中國影響力透明化」列為金融機構併購及業務申請案之審查項目。

2.以「清華海峽研究院」為起點,關注中國影響力之校園滲透

今年5月,經民連率先揭露北京清華大學透過廈門「清華海峽研究院」於新竹清華大學設辦公室推展各項統戰工作,11月經教育部認定違法開罰並命撤離,經民連並接續舉行記者會,反駁清大「單純校友活動,校方不知情」之遁詞,我們並將持續追蹤本案及中國影響力在校園的滲透。

3.強化中港資規範,港澳條例付委,中資條款連署成案,法規預告提對案

累積多年與中資周旋的實戰經驗,經濟民主連合智庫深入分析我國境外來源投資管制漏洞與中資滲透管道,草擬強化中港資規範各項立法草案,其中《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中資條款」已由王定宇委員等人連署成案,《國防產業發展條例》修正草案由陳柏惟委員等人提案,已交付外交國防委員會審查中,《香港澳門關係條例》修正草案由郭國文委員等人提案,已交付內政委員會審查中。

此外,針對蔡政府先前強化國安立法的法規草案預告,經濟民主連合智庫提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九條及九十一條修正的民間對案,呼籲擴大國安管制人員範圍,明定與中國黨政軍往來之申報義務,並強化行政罰與刑罰等因應措施。

4.定期讀書會,強化監測量能,培力青年政治工作者中資議題分析能力

除了對外公開倡議,我們也藉由讀書會、志工小組等形式,成員包括黨團研究員、國會助理、NGO工作者、大學社團幹部等,結合各路政治工作者的力量,定期針對中資議題舉辦討論活動,分析各國防範經濟滲透、保護關鍵基礎設施的作為,並發表「台灣手遊與中資威脅」等報告文,培力青年政治工作者對中資議題的分析能力,建立穩定、扎實、團結的公民力量。

(三)2022年工作計畫

1.持續「中港資觀測站」個案追蹤與行動

經民連於2020年8月成立「中港資觀測站」,篩選中資、港資、台商或其它中國影響力進行觀察監測並採取行動,其目的在於防堵中國利用經濟交流逐步控制台灣社會,侵蝕台灣的民主體制,破解其「以經促統,以商圍政」統戰策略。展望2022年,我們除了持續既有個案追蹤與行動外,並將朝以下方向強化:

(1) 警惕中資入侵生活化:結合各種購物節慶宣傳,強化民眾對蝦皮、嘉里大榮、易遊網與客路Klook具中國影響力的印象,提醒消費者購物前三思。
(2) 增列體育、影視、娛樂觀測面向:預計將高雄鋼鐵人(籃球)與抖音納入重點觀察對象。
(3) 增列製造業觀測面向:對破壞台美經濟戰略互信,支持「中國製造2025」企業,進行分析觀察。

2.啟動「中國因素校園觀測站」計畫

中國共產黨擅長利用校園的開放性,作為其竊取高科技機密、意識形態鬥爭、 對外宣傳與發展組織的工具。與新竹科學園區有產業合作地利之便,且與對岸同名並有歷史聯繫的「清華大學」,也就成為「理工科的黃埔軍校」,成為中共科技統戰的重點對象。經民連將以「清華海峽研究院」後續追蹤為起點,開啟「中國因素校園觀測站」計畫。

3.推動《香港澳門關係條例》《國防產業發展條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之中資條款完成立法,要求金管會填補僑外港資「證券投資」法規命令漏洞。

4.推動《民主防衛2.0套案》:從釐清國家定位、強化國家認同(上游),明定國安管制人員,涉中往來申報義務(中游),區別個人言論自由與外患叛國罪(下游)等三層面,建構《民主防衛2.0套案》。

5.舉辦「國會助理中資分析能力培力營」,並持續中資讀書會、志工聚會,提升青年政治工作者對中資議題之分析能力,擴大民間中國影響力監測量能。

(四)活動列表

台港民主連線
協助《如水》出版

(一)我們的信念

中國政權的本質是以民族主義為社會動員基礎的帝國主義霸權壓迫:在中國外交教父錢其琛與領導人習近平的歷史敘說下,香港與台灣同因19世紀貧弱的中國遭列強瓜分而霸占;它們認為,20世紀,香港因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績而回歸,它們也因此認為,21世紀,台灣必將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歸順。

「一國兩制,以經促統」是中共對台方案的香港實驗:1984年2月,在中英談判取得明顯成果時,鄧小平即對外宣布:要把「我們提出的大陸與台灣統一的方式」運用於香港、澳門問題的解決。

經民連認為:香港與台灣同處中國帝國主義擴張的前沿,同受中國帝國主義霸權壓迫的台灣與香港,(1)應聲援彼此的民主、人權與自決運動,(2)應警惕中國套用「一國兩制,以經促統」之香港統戰模式於台灣,(3)應督促台灣政府謹慎應對台港關係變局,避免香港成為中國滲透台灣的跳板。

(二)2021年工作成果

「港版國安法」治下的香港,民主抗爭派政治領袖遭全面清算,公民社會組織潰散,一國兩制步入終局。2021年,經民連接續反送中運動的努力,與海外港人攜手團結重建反抗力量,並且在關鍵時刻挺身批判中國的極權暴力。

1.為聲援香港民主、人權運動發聲

年初,港版國安法的嚴酷打壓就震撼國際社會。港中政府羅織罪名,大規模逮補香港立法會「民間初選」候選人,經民連隨即召開國際記者會嚴厲批判。中國人大於三月竄改香港選舉規則,經民連也號召公民團體前赴中國銀行台北分行抗議。五月,政治壓力從社會延伸至校園,香港大學校方無預警收回學生會權利,經民連結合學者與立委,要求中研院撤銷港大校長張翔的院士資格,獲得台灣社會廣泛迴響。

延續與在台港人團體合辦撐港集會,今年活動主軸為「抗中反壓迫」,並聯合西藏、新疆、泰國、緬甸等同受中國政權壓迫的群體,選在「10月1日」中國慶祝國慶之際,突顯中國壓迫人權之實。

2.與《如水》編委會合作,協助出版叢刊

面對香港境內殘酷鎮壓,海外港人社群將是「光復香港」的重要母體,承擔起推進民主化的歷史使命。從反送中運動開始,台灣成為國際聲援香港的主要據點,未來下一階段,台灣公民社會更應該勇於扮演跨國港人串連網絡的樞紐,在國際民主陣營對抗極權中國的前沿,堅決捍衛人權價值。經民連從2021年1月起,與流亡海外的香港青年領袖周永康、張崑陽、梁繼平、羅冠聰等人合作,協助出版《如水》叢刊。當香港境內媒體被迫噤聲,甚至有諸多媒體從業者因言致罪,香港的言論自由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如水》作為海外港人第一本實體叢刊,要透過台灣在地發行,寄發到全球港人社群,撐開言論自由的空間。第一刊「絆」回顧反送中運動過程中的重大爭論;第二刊「似水年華」檢視政治高壓下,香港本土文化重生的可能性;第三刊「軌跡」探討香港人在港版國安法時代,選擇離去或留下抗爭的掙扎。

3.監督台灣政府對港政策

在法制面上,經民連推動《港澳條例》第六十條之一「香港人權及民主條款」,由林昶佐等委員提案,已交付委員會審查。根據此條款,台灣政府必須因應香港劇烈的情勢變化,提出法制與政策面的長期部署,防堵中國透過香港特殊地位滲透台灣,同時接納同樣熱愛自由民主的港人,協助其在台安身立命。

經民連持續監督「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實務運作,督促政府完善庇護機制,鞏固台灣與全球港人公民社會的友好關係。

6月22日,經民連舉行記者會,強力譴責中國以「一中承諾書」刁難台灣駐港人員簽證,建議政府堅定回應。會中,經民連提出1.檢討港澳條例,從「限縮港資比照外資來台要件」開始,2.儘速通過香港人權及民主條款,3.政府接洽各國駐港領事館提供留港台灣公民必要之協助等三項建議。

(三)2022年工作計畫

展望2022年,經民連希望:

1.推動《港澳條例》第六十條之一「香港人權及民主條款」於立法院完成三讀立法,奠定台港關係長期轉型的法制基礎。

2.持續監督「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由實務面督促庇護機制在台運作。

3.協助出版《如水》叢刊,強化與讀者群互動

透過出版推廣活動,建立起台灣各地經營香港研究與關注香港情勢的讀者社群與文化陣地,同時,透過發行《如水》叢刊到全球各地港人社群,激發出不同社群討論香港公共事務的熱忱,也組織起跨國人際紐帶,在國際上彰顯台灣公民社會長期撐港抗中的決心。

(四)活動列表

迎戰金權政治
強化社會團結

(一)我們的信念

2020年底爆發勞動基金弊案,寶佳集團行賄勞金局官員,利用勞動基金炒作股票,不法獲利1.8億元。經民連有感於貪婪的金權政治持續侵蝕台灣共同體的團結基礎,決定將「迎戰金權政治」列為中期倡議目標。這一年來,我們舉辦「被寶佳弊案戟傷的社會團結—勞退年金提存準備制的再檢討研討會」,思考在勞保年金財務危機聲中,透過制度整併鞏固並強化社會團結的可能性。

緣於對高教財團化以及中國影響力透過財團入侵校園的憂慮,經民連於《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立法過程中,提出各項防堵財團操控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以及防堵關鍵科研技術外流中國之倡議,並持續監督各校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之後續發展。

(二)2021年工作成果

1.監督寶佳弊案的究責賠償

在寶佳弊案爆出之際,經民連即召開記者會,並發函勞動部要求對寶佳求償,發函經濟部要求阻止寶佳資產與嘉源投資減資。勞動部回覆已要求三家代操投信直接償付相關損失,總計約2,740萬元損失金已獲得確保,另將終止與代操投信間契約收回委託資產,三家投信五年內不能參與勞金局委外招標;經濟部則未回覆,但至今亦未核准減資案。但根據起訴書之記載,勞動基金在本次弊案中,帳面虧損就高達1.3億,此金額甚至未計入勞動基金正常運用投資的獲利,其中1億多的差額卻沒有獲得賠償,始作俑者寶佳集團也未負起賠償責任。

2.檢討勞動基金管理運用機制

2021年11月6日,經民連與政大法學院勞動法及社會法中心、台灣社會法與社會政策學會共同舉辦「被寶佳弊案戟傷的社會團結—勞退年金提存準備制的再檢討研討會」,邀請多位學者專家,從寶佳弊案的警訊與勞保年金財務危機思索制度整併的可能性,討論可能的改革路線與願景,以社會團結為基礎,構思勞退年金制度整併鞏固並強化社會團結的可能方案。

3.《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立法監督

2021年4月,立法院審議《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欲於大學設置由企業與國發基金共同出資之獨立研究學院,解決人才短缺問題,但該條例產生架空大學法等十三項法律、院長獨大、師生權益缺失、校園資源與人才掠奪、監督機制失能等多項缺失。為避免產學合作讓高教被企業財團綁架,造成中國影響力透過財團滲透校園,或甚至將國家重點領域技術外流至中國的嚴重後果,經民連於立法過程中,多次召開記者會並發起連署,與台灣學生聯合會、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台灣教授協會等團體合作,研擬行動策略,擬定十四點主張,並出席立法院公開舉辦協調會,遊說立法院黨團,並串聯學生及教師投書媒體。雖促成立法院破例於委員會完成法案審查後,進入院長主持朝野協商前,召開具有公聽會性質之協調會,引起社會各界對本議題一定程度之關心,但最後民進黨團與教育部堅持立場,未能扭轉立法院最終通過條文版本。

〈產學合作條例〉通過後,經民連調查發現清大並未遵守程序,在法案尚未通過的前提下「超前審議」,促使清大重新在校務會議上審理「半導體學院創新實驗計畫書」。而後,經民連也持續監督各校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之發展,追蹤由寶佳集團捐款三十億成立的TSE基金會與清華大學合作設立的清大台北政經學院之近況,防堵高教進一步財團化、防堵關鍵科研技術外流至中國。

(三)2022年工作計畫

1.持續關注強化社會團結之年金改革方案,延續「被寶佳弊案戟傷的社會團結—勞退年金提存準備制的再檢討」研討會之討論。

2.持續監督各校研究學院與清大台北政經學院。

(四)活動列表

推動行政區域整併
改革地方議會選制

(一)我們的信念

李登輝前總統晚年倡議二次民主改革:「改革要從人民切身的問題開始,而切身問題多數也是地方問題,所以目前充滿不公不義的地方政治,恰是第二次民主改革最理想的出發點。像歐美民主政治的發展,也是從中世紀城邦自治經驗開始,經過數百年的實踐,累積豐富的民主文化,才能建構出成熟的民主國家。」

推動行政區域整併

1967年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1979年高雄市升格,此後三十年台灣省管轄其餘19-21縣市。但是,在2010年(新北、台中、台南、高雄)及2014年(桃園)五都合併升格後,六都人口已達全國69.4%;加以1997年凍省,2018年7月省政府員額與預算歸零徹底虛級化後,全台3市11縣外加金馬實際上已「直轄」於中央;此時,再要求這16縣市716萬人口必須「矮直轄市一截」,做二等國民,已不再具正當性,而是嚴重違反平等原則。

經民連主張「沒有人該是二等國民」,讓六都以外的16縣市716萬人口全部升格為直轄市,提升地方政府財政能力、公務員素質與自治權限,符合公平正義,有助區域均衡發展與國土規劃合理化,更可打破僵局重新討論合理財政收支劃分。

改革地方議會選制

台灣直轄市及縣(市)議會議員選舉,延襲日治時期1935年市會及街庄協議會會員選舉,採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SNTV),原本即蘊含殖民體制透過地方派系「分而治之」的統治策略。近百年來實施結果,造成地方派系世襲壟斷地方選舉,恩庇侍從體制取代政黨政見競爭,地方公共政策論壇難以成形,在地優秀人才參政困難等現象。

參考歐洲綠黨、海盜黨崛起的先例,政黨比例代表制的選舉,將使標舉理念的政黨,得以匯聚整個行政區(例如全縣)一定比例的政見認同而分配當選部分席次,無須在更小的選區(例如各鄉鎮)與長年經營的地方派系進行「人際及利益網絡」的遠近親疏競逐,如此,強調理念的新興公民力量與各黨新人,將有較高的當選機會。而對大黨而言,增加的政黨比例代表名額,以及政黨票的新選舉方式,將有助打破黨內派系、地方派系論資排輩、拔擢家臣的遊戲規則,讓優秀人才的參政管道更為暢通。

為深化民主改革,強化地方之政黨政治,充實以全直轄市或縣(市)為視野之議員選舉及公民論政空間,強化地方政治多元人才參選管道,改進選舉風氣與選舉文化,經濟民主連合參照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兩票制」之設計,倡議地方議會除區域議員及原住民議員選舉外,應增設政黨比例代表議員。

(二)2021年工作成果

2020年10月,經民連舉辦二次民主化與地方選制改革座談會,正式啟動地方選制改革公開倡議,11月舉行「1124兩周年,地方選制要改革」記者會,邀集跨黨派立法委員及青年團體參加,12月立法院由跨黨派立委舉辦「各地方議會納入政黨代表議員之效應及修法策略」公聽會。

2021年3月

經民連邀集跨黨派青年政治工作者舉行閉門會議,並經內部會議後確立地方議會選制改革採政黨比例代表「名額外加」之方式推動。

2021年9月

新竹市長林智堅倡議與新竹縣合併升格為第七個直轄市,經民連投書媒體倡議「第八都:海洋台灣,噶瑪蘭市」。

2021年12月

經民連投書媒體「四都升格,五州平權,七區治理—沒有人該是二等國民」,提出兼顧長短期需求之區域整併方案:(1)2022年先讓人口達百萬的基宜東北角、竹竹、彰化、雲嘉嘉四都整併升格為「都直轄市」,(2)人口不滿百萬的苗栗州、南投州、屏東州、花東州與海島州(金馬澎)2026年升格為「州直轄市」,(3)2034年全國再從十都五州,整併為七大區:大台北、大新竹、大台中、大台南、大高雄、花東州、海島州。

如此與歐洲國家約數百萬人口,劃分為主權國家內第一級行政區之「大區」國際趨勢相當,具備區域治理與國際競爭的足夠量能;且西部五區,約在高鐵半小時,台鐵一小時之通勤圈範圍,是進行兼顧就學、就業與經濟發展之都市規劃合理範圍。

(三)2022年工作計畫

把握契機,借力使力,修正《地方制度法》與《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推動地方議會設置政黨比例代表,推動地方行政層級一致化,劃分為人口達百萬的「都直轄市」與人口不滿百萬的「州直轄市」。

(四)活動列表

優化公投民主
推動公投法再修正

(一)我們的信念

公民投票雖然是展現民意的最直接方式,但單純的「投票」,並不能保證公民對公共事務,都能超越自掃門前雪的思考模式,改為依據「彼此都能接受的理由」進行說服。若要能提升公民投票的民主品質,就需要提供公民充分的資訊與思辯的制度條件,透過討論與彼此的說服,尋求最大包容的可能性。欠缺民主思辯的投票,除了「小抄」之外,終究只會成為多數暴力的溫床。

(二)2021年工作成果

2021年四項公投攸關台灣未來的發展,不同於2018年執政黨棄守公投戰場,今年各陣營上千場演講、大選規格的公投巷戰在各地舉行。為了持續在深化台灣民主體制的道路上前進,經民連的「優化公投民主」專案與台灣公民陣線、地球公民基金會自今年11月起,合作舉辦了連續四場「公投過後的台灣」系列座談,展開深度對話,聚焦討論「假若公投通過後,對台灣會造成甚麼影響」,藉此期望促成有品質的公共討論,避免公民社會陷入對立和撕裂。

四場系列座談主題分別為:「禁止萊豬進口公投」座談、「三接遷離藻礁公投」座談、「公投應綁大選公投」座談、「核四啟封商轉公投」座談。每一場座談中皆邀請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針對每一案公投之以下三個面向進行分析:

一、法律效力分析,公投通過的拘束力範圍為何?

二、政治情勢推估,公投過後政府及利害關係人如何回應?

三、整體影響評估,公投過後對各項價值的影響?

此系列活動報名總人次超過一千人,線上參與討論及回饋狀況也相當熱烈。活動後,經民連亦將講者之精彩發言摘要整理後於Facebook粉絲專頁貼出,持續在網路上傳播,讓未能及時參與活動的朋友,亦能透過文字紀錄,細緻地了解公投議題的不同取向。經民連透過本專案工作,期望每一位台灣公民都能在進投票所前,深思熟慮,當一個負責任的公民,了解自己手上的一票投下去會有何效力與影響。

(三)2022年工作計畫

推動公民投票法再修正,根據第六號《公民政綱》,修法事項至少應包括,明訂危害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事項不得交付公投,建立公投提案之違憲審查機制,細緻化提案階段的審議程序,對提案審議結果的救濟途逕,延長投票日前之準備期間,課予主管機關對公民提供充分資訊之義務,落實準備期間之公民審議程序,限制購買商業廣告宣傳公投案正反意見,為推動公投所募集之資金應予透明化。

(四)2021年活動列表

台灣共同體學院

台灣共同體學院是經濟民主連合打造「台灣學」的理想,希望透過知識、願景與行動的結合,為締造自由、平等、團結、永續的台灣共同體而努力。

經民連「島嶼的世界瞭望」全台巡迴講座在今年已是第三度舉辦。2019年和2020年我們跑遍全台,不僅本島,就連金門、馬祖等外島也都連續兩年報到。然而今年苦於疫情第三級警戒,我們不得不將巡迴講座改為「線上系列講座」,並且配合時事將主題訂為「共同體的防疫、民主防衛與社會團結」。

系列講座歷時四個月,共舉辦24場,計有上千人次參與,內容橫跨疫情社會觀察、中國政經局勢分析、台灣民主防衛、如水叢刊讀書會與香港民主運動、共同體的社會團結政策、西進投資風險判讀等;講者群包括各領域學者、專業人士與NGO工作者。活動不僅有助於台灣公民認識自己所處的國際、政治與經濟環境,在六、七月國內疫苗稀缺且國產疫苗緊急授權爭議下,經民連更嘗試直面爭議,以專業與理性回答問題,促成社會共識與共同體的團結意識。

十一月下旬,經民連接受陸委會委託舉辦「兩岸與國際情勢發展研習營」。本研習營招募就讀大專院校之臺灣學生,從兩岸政治 、經濟局勢變化的觀察出發,安排專業課程,並引領青年學生透過實境模擬、政經情勢沙盤推演的實作課程,強化學員對當前台灣與國際政經局勢的認識,並培養台灣青年學生的複雜資訊彙整與全局思考的能力。

經民連長期關注台海情勢與中國議題,並經常針對政府對中政策規劃提出建言。透過本研習營之舉辦,可以讓年輕人認識中國對台統戰策略,更謹慎評估赴中國就學、就業之機會與風險,進而思考台灣共同體民主防衛體制的關鍵挑戰與因應作為。

經民連出版部

出版部在吳啓禎博士的帶領下,今年完成兩本重量級理論譯著的出版:

《平等式資本主義的勝出:人人平等的社會核心價值,透過新政治與勞動體制變革,驅動創新經濟》

Varieties of Liberalization and the New Politics of Social Solidarity

原文作者:凱薩琳.瑟倫 Kathleen Thelen
審訂:吳啓禎
譯者:盧靜

《北歐不是神話:一套打造永續幸福國度的方法》

The Nordic Model of Social Democracy

原文作者:
尼克.布朗道 Nikolai Brandal, 奧文.布拉白 Øivind Bratberg, 達.艾拿.托森 Dag Einar Thorsen
審訂:吳啓禎
譯者:劉維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