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所為為何?

文/黃厚銘(經濟民主連合智庫文化思想組召集人、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之前看過那篇主張社會學系是個糟糕的選擇的文章,第一時間只覺得可笑,因為那完全是沒有學過(通)社會學才會有的看法。也想說,反正自己都已經卸任系主任了,沒必要越俎代庖地寫什麼回應。沒想到,自己也是社會學博士的某學長,居然也轉貼那篇文章,還補充說社會系早該都關掉了。再加上,這兩天有系上的畢業同學也私訊來抱怨系上師生同溫層轉貼的南鐵東移反迫遷的消息都一面倒地批評警方或執政的地方或中央政府。而我也私下回應了這同學一些文字了。乾脆就整體地寫篇完整的文章談談社會學的意義吧。(今年六月畢業的同學們,這就當作我補償你們的keynote speech吧)

社會學是誕生於現代社會告別傳統社會的劇烈變動中,那些被尊奉為社會學鼻祖的思想家,主要是想了解自己當代社會的特色何在。而為了能精確掌握此一特色,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傳統社會作為對照。因此,傳統與現代的對照,以及據此個別提出的對立性概念,從初級關係與次級關係、社區與社會、到Durkheim所說的機械連帶與有機連帶、Parsons的那幾組模式變項,都是為了凸顯他們的當代社會、也就是現代社會的特色。

也因此,過去有好長一段時間,在社會學與人類學之間,也是以研究現代社會或傳統社會為區分。雖然對我來說,這區分社會學與人類學的標準已然過時。甚至,傳統與現代的二分,與前述二元對立的概念也一樣需要再多加斟酌。Latour的《我們從未現代過》、或是Bauman的《液態現代性》,乃至所謂的後現代思潮,都是例證。但無論如何,理解自己所處的當代社會的特性,是這些思想的共通點,也是社會學的學術與現實關懷之所在。

理解當代社會的特色,這對於身處其中的人們來說,卻可能引發一個有趣的自然反應,那就是,這有什麼值得深究的?我們不是都很了解我們自己的社會嗎?那一堆朗朗上口的俗諺,例如,「斯卡羅」中水仔那些看穿社會現實的話,不就是真正的俗民知識嗎?無怪乎,將近二十年前,我偶而幾乎睡過頭,搭著計程車趕來學校上課的路上,當計程車司機知道我是社會學博士時,也會開玩笑地說,他是社會大學博士。對我來說,這卻凸顯了社會學這門學科的特色,那就是把我們理所當然的知識拿出來檢視。一般人很可能自以為深知社會運作的道理,卻也因此就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它。但社會學卻是把這些理所當然暴露出來,有時還進一步追問,這理所當然是合乎公平正義的嗎?是應該繼續存在的嗎?像是,我們自出生被命名以來,就被灌輸的男性就該有男性的樣子、女性就該有女性的樣子,就是社會學課本很開頭的探討主題。

實際上,光是讓理所當然不再那麼理所當然,就會讓人不自在、不舒服。所以,Bourdieu在其法蘭西學院院士的就職演說中,提到社會學是在探討人與制度之間的關係。其實制度就是前述理所當然的具體落實,因此,社會學會把你震撼離開自滿地完成社會對你的要求(如上大學、畢業、就業、買車買房、結婚、生子)的天真無邪狀態。因此,是的,那篇文章的第二點說對了,社會學會讓你不快樂。Bourdieu的這篇非常經典的就職演說,也引述了Decartes的話做了進一步的回應。用我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做為不快樂的人,是比快樂的豬更值得的。又有誰比Bourdieu在榮耀的就職演說中拆穿就職演說的儀式意義更為難自己、更讓自己不快樂的呢?

如果再配合Weber在〈學術做為一種志業〉主張,清明是學術工作的價值預設。我會說,這是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問題。既然是價值觀,任何人都有權覺得自我清明並不重要。但不贊同這個價值選擇的人,確實不適合讀社會學,甚至也不適合走學術這條路。

再者,在被尊奉為社會學三大家的思想家之中,影響力絕對不僅限於社會學,卻從不是個學者的Marx,更把他所謂的當代社會聚焦於資本主義社會。因此,他以其畢生之力,在分析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體制的運作邏輯。但他還有個更具實踐性的意圖,那就是資本主義是否就是歷史的終結?也就是,此後人類只能活在資本主義的體制與邏輯之下嗎?然而,他卻眼見資本主義社會中貧富不均、以及人們在工業化的影響下,只能配合機器的節奏與方式來從事生產勞動之主客異位處境。這是我以比較簡化的方式來說明他的「異化勞動」的概念。但大家只要想想,上班族在放颱風假時會變得生龍活虎,而工作時卻毫無成就感,只是為了老闆付出勞力,混口飯吃的心情,就不難體會到Marx所言不虛。所以,我也經常提醒學生們,要努力不讓自己「異化勞動三十年」。

而Marx在所謂社會學三大家之中,對社會學的特殊影響即在於對公平正義的強調,並開啟了所謂左派的思潮。左派的思潮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當下,確實顯得格格不入。但也正是這左派思潮,及其社會學研究讓我們更具體了解那篇文章的第一點所說的階級複製的狀況。不過,犬儒主義者只會停留在這就是社會現實的說法。左派的社會學路數,卻還會以此現實逼迫我們想想,這是合乎社會正義的嗎?我們希望這情形繼續下去,還是盡力扭轉此一趨勢?進一步,社會學研究還讓我們了解這些階級複製的細部過程與機制,以便我們在政策上有更精確的著力點。

大家可以想想,社會福利及其背後的累進賦稅,或是繁星計畫,乃至於孫逸仙的民生主義「漲價歸公」的土地政策,就會知道左派的思想與社會學的相關研究並非只是空言。既是已經持續改變原本僅以自由市場為基礎的資本主義體制,也還有待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所以,那篇文章的第三點錯在只著眼於健康與經濟發展等問題的解決,而無視於社會學的左派思想實際上已經發揮的作用。對我來說,這是人如何能夠活得像人、如何能活出生命的價值的問題。否則,我們要如何理解一生貧困不得志的Marx呢?一百年後,我們會有學科還在閱讀與實踐陳時中與張忠謀的思想嗎?

所以,要如何比較誰才真正有貢獻?如何定義一個學科的用處?以及,在大學教育是如此普及的情況下,又應該如何界定大學教育的意義?如果只著眼於立即可見的有用性,恐怕不只是社會學,大家一定可以想見,還有許多科系是該關掉的吧?

我自己也經常半開玩笑地說:「社會學不是在解決社會問題,而是在製造社會問題。」這說法當然有些言過其實,不過,難道毫無反對聲音的男尊女卑是比較好的嗎?把世襲的不平等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任何對立的和諧社會,果真是比較好的嗎?別忘了,這正是Marcuse的《單面向社會》對只剩下肯定面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更具體地說,我認為,社會學這門學科與這個科系,就是在學生的心底種下這樣的種子,以確保這個社會不會停滯不前、還可以變得更好。是的,這就是社會學的用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