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掀牌,貿易壁壘調查雷聲大雨點小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昨日(2023年12月20日)公告,以台灣對中國存在貿易壁壘為由,中止ECFA早收清單中對台灣生產之丙烯與對二甲苯等12項石化製品的關稅優惠。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表示,中國從今年四月啟動所謂貿易壁壘調查,到公布初步調查結果、最終調查結果,最後處置在昨天掀牌。中國選擇不終止ECFA、不對台灣全面實施貿易報復,而僅針對ECFA早收清單給予台灣539項產品關稅優惠中的12項石化產品取消優惠,並刻意選擇於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當日公布,這個結果就是「雷聲大,雨點小,就只是要影響台灣人的投票行為。」
賴中強表示:國際貿易秩序與貿易整合是由世界貿易組織(WTO)、自由貿易協定(FTA)與共同市場所組成的「三層蛋糕」關係,台灣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會員已經保障台灣與包括中國在內各國的經貿往來,台灣出口中國最大宗的資通訊產品根據WTO架構下的資訊科技協定原本就是零關稅,無論ECFA簽署或不簽署,早收清單優惠取消或不取消,都不會改變資通訊產品零關稅的事實,國人無須過度憂心。
至於此次遭中國停止關稅優惠的12項石化產品,根據財經媒體MoneyDJ理財網2020/06/16《ECFA十年產業影響大盤點》調查報導,若ECFA早收清單取消全部石化產品的零關稅(而非僅12項),則石化產品銷往中國的關稅會從0%變成2%到10%,而多數為5.5%~6.5%,以當年的統計,受影響較大的公司為台塑、台化與南亞,各佔該公司台灣出口中國的比例約5%~10%,至於其他石化廠商,所受的影響均在其銷往中國營收比例的5%以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