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鶯歌陶瓷文化輕旅行(謝邑霆)

 

【鶯歌陶瓷小旅行~記遊】
當到達鶯歌火車站時,發現我們連前站後站都分辨不清,才知道原來鶯歌火車站附近經歷了市鎮中心的轉移,過去主要商店集中地位於文化路的前站,而後因為機關建築逐漸老舊,遷移至後站重建後,經濟重心逐漸隨之轉移至後站的建國路。三峽雖然就在鶯歌隔壁,但通往鶯歌的交通卻非常不便,常常一班公車錯過之後,就得在等上40分鐘以上,這也許和三峽一直以來交通不發達相關;相形之下,鶯歌則早就有鐵路。也因為這樣的差異形成互補,煤礦產量豐富的三峽與交通便利可作為集散地的鶯歌剛好可以互補,形成一個產業聚落,因而也造就了鶯歌早期煤炭運輸在台灣成為前三大的榮景。今日主題─鶯歌陶瓷,其中有許多陶器創作也是以茶具為主,恰恰又與三峽的茶產業互成一對,想來應該不是巧合。
陶器是人類最早開始製造使用的器具之一;到了近代更成為藝品,重視型態、釉彩。學習製陶,就如同任何一種技藝,是需要經過時間的研磨的,包含捏製、上釉、燒製等等過去製作陶坏沒有自動化的裝置,使用的是沉重的腳踢轆轤,製陶師傅往往是夫妻兩人一同合作,一天下來製作近千個碗盤,是一個十份耗費體力的工作。上釉的技巧也需要多年的經驗才能嫻熟,這是因為生釉料在燒製後顏色會產生變化,如何在上色時能夠在腦中精確描繪出燒製後的樣貌而能調和色彩,是技術的核心。雖然熟釉料因為能預先經過燒製,因此較能掌握其色澤,但燒製後顏色卻不如生釉鮮活,可以說真功夫是偷懶不得的。
釉料的成分、燒製溫度和方法會決定其成色,如含鐵的釉料能夠燒出青瓷,但如果時間沒有掌控好顏色就會開始變得褐黃;雖然現在大多使用電窯或瓦斯窯燒製,但使用柴火燒製則能夠藉由木灰不均勻地灑落在陶器上而產生特殊的色澤(但現在也發展出含木灰的釉料);含有鋅結晶的釉料能夠使陶器表面「長」出各不相同的結晶圖樣,鋅的濃度、溫度和燒製時間都會影響,為了精確控制溫度,大多使用電窯。加熱、降溫的過程都必須耐心地控制溫度升降,不能任由溫度急遽變化,否則陶器便很可能破裂(但亦有藉由降溫較快而生成裂紋圖樣作為裝飾的「裂紋釉」);柴燒尤其不容易,光是加熱就必須花費兩三天時間生火,過程中必須一直有人注意著爐內溫度;天氣等因素也會影響燒製的成敗。燒製不易,一般陶器的平均良率約僅六七成,製作特別困難的陶器良率甚至可能僅有三成,高密度的心力和勞力、技術、材料成本、燒製費用、製作費時,與現代化工廠的便利、效率、大量、低成本導向完全相反的生產模式,既是陶器價格高昂的原因,同時也是鶯歌陶瓷產業逐漸沒落的主要因素─艱苦的環境導致後繼無人,人工製陶的工廠逐漸減少,多轉變為以模具大量製作。… 繼續閱讀

【新聞稿】蔡總統,這個髮夾我們無法接受! 請勿背棄「政治談判強制公投」的承諾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日審查公民投票法修正草案,經濟民主連合一早於群賢樓外舉行記者會,要求民進黨堅持先前提出的「政治談判強制公投」條款,不要因為中國黨媒的恐嚇而退卻,要求民進黨不要「吃案」。
2011年蔡英文要求修公投法,政治談判應強制公投
經民連發言人簡年佑指出:2011年10月總統大選期間,馬英九總統拋出與對岸簽署<和平協議>構想,引發各界質疑與恐慌,導致民調下跌。10月20日馬總統緊急說明「未來要推動『兩岸和平協議』,一定會先交付人民公投,公投未過,就不會推動簽署『兩岸和平協議』」。10月21日民進黨籍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回應:兩岸政治協商經過公投授權,不是馬總統一人說了算,應該將兩岸政治協商必須經過公民投票授權的機制入法;她也正式邀請身兼國民黨主席的馬總統,在1週之內針對「公投法」的修法工作,展開黨主席層級的協商。蔡英文說:「 (原音)由朝野共同合作,在立法院本會期結束之前,完成將兩岸政治協商須經公民投票的法律機制,納入『公民投票法』的修法工作,確立未來行政部門推動任何兩岸間的協商,事前都必須提交公民投票來取得人民授權,協商結論也必須經過公投,讓台灣人民做最後決定。」(請見中央廣播電台 2011年10月21日報導)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