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防衛台灣民主不再重要,還是柴米油鹽正在發酵?】 經民連罷免運動系列座談(一)2025.09.01座談

▍完整座談影片:https://youtu.be/fZTanPoaOYw?si
726、823 兩場罷免投票結束,多數罷免選區未跨過 25% 同意票門檻,少數越過門檻者也因不同意票大於同意票而未通過罷免。在罷免投票上,公民未能將親中濫權的立委下架,國會仍維持去年 2/1 後的組成,未有更迭。
在罷免運動中,罷免團體、公民團體與各界專家學者皆強調當今傅黃體制強硬通過的法案、預算案與決議如何戟傷台灣民主與國防安全,並批評台灣的民主運作面臨嚴重的中國威脅與干涉。但是,觀察投票結果後,有論者如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即指出抗中保台牌效力減弱,似乎對於台灣人而言,防衛台灣民主不再重要。然而,台灣的民主防衛、國防安全、憲政體制對於台灣民眾而言真的不再重要嗎?抑或是,本次罷免投票結果反映的是人民,甚或包括民進黨部分支持者對自身經濟生活的不滿?
▌座談重點摘要:林宗弘、黃兆年與賴中強
以民調與投票數據觀之,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提出,罷免方強調的國防議題確實對藍白陣營造成一定的吸納,卻無法抵銷因經濟議題出走的綠營選民數量。
政大國發所黃兆年所長也以集體行動困境觀察罷免運動,罷免案如通過,其所牽動的利益集中於被罷免的立委與其恩庇侍從體系,為避免利益流失,更容易動員捍衛官職;但違法濫權(如憲法法庭癱瘓)的成本卻分散於全民,缺乏立即誘因,導致動員困境。
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律師提出「經民連的四項社會團結倡議」,在柴米油鹽壓力發酵的當下,凝聚社會團結,以面對內憂外患。包含救助型基礎年金、強化薪資協商、落實就保全面納保,以及窮人銀行/融資公司立法/擴大公營當鋪等。
▌我們應從何處開始,重建共同體信任與希望?
選舉從不只是國防安全的獨角戲,經濟困境與焦慮正在滲入日常,削弱常民的政治熱情。台灣民主需要面對的,從來不只是抗中保台,也包含日漸強化的,對於經濟前景與挑戰的擔憂。部分選民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對政策無感時,民主防衛的訴求就會失去群眾的動力。
台灣經濟成長若未能有感反映在中階受薪階級、退休長者、低薪青年等群體,當人們對未來發展不再樂觀,社會團結的基礎便可能鬆動,持續創造中國滲透、挑撥離間最佳的統戰土壤。唯有讓人民真切感受到政策帶來的生活改善,凝聚社會團結,才能穩固共同體的根基。當柴米油鹽的壓力發酵,我們更需要從經濟分配、社會安全來重建共同體的信任與希望,讓人民相信台灣值得被守護。
經民連將持續數年來的社會團結倡議,讓經濟成長的果實,真正能夠與青年、勞工、長者等群體分享。我們要再次強調,「沒有社會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我們將持續以經濟與社會政策,鞏固社會團結,保護台灣民主。
▌講者記要:林宗弘-選票結構與國防經濟交織影響
9/1 座談中,中研院社會所林宗弘研究員提出與小笠原教授不盡相同的看法與證據。就民調與投票結果觀之,民主體制、國防安全,以及憲政體制並非不再重要,反而有部分藍白陣營的選民,本其對於國防、民主的關懷而投下同意罷免票;然而,卻有更多泛綠的選民可能基於經濟前景的不樂觀,而選擇不去投票,或投下不同意罷免。「國防確實造成一定的吸納,但經濟議題造成很大的影響」。
林宗弘提出數個民調數據佐證,包含各黨支持者對於增加國防經費的支持/不支持、美國關稅處理的滿意/不滿意,以及台灣經濟前景的樂觀/不樂觀。數據顯示,即便是藍白陣營,仍有近半(國民黨)甚至過半(民眾黨)支持者對增加國防經費表示支持;然而在經濟方面,有3成民進黨支持者對於應對美國關稅、台灣經濟前景表示不滿意與不樂觀。一來一往之下,即便國防議題吸納部分藍白選民,卻無法抵銷經濟議題造成的出走與不同意票數量。
透過數據觀察,726投票率超過 55%,但仍有不少村里呈現同意票極度壓倒性,或完全沒有同意票,顯示地方派系與恩庇侍從體系對地方政治的掌握,仍深刻影響台灣政治環境;然而,於726、823二次罷免案中,仍有部分村裡開出同意票比例遠大於不同意票比例的結果。同意票與不同意票比例或票數呈現極端的投開票所,尤其是完全未開出同意票的地區,是值得持續觀察的選區。
林宗弘也提醒,政黨基本盤對決仍是罷免不利結果的最大決定因素。主打國防、兩岸政策在民調上顯示是正確策略,罷團確實鬆動部分傳統藍營票倉;然而,經濟議題與基本盤差距,仍使從藍營票倉流出之同意票被抵銷。
▌講者記要:黃兆年-集體行動困境與派系動員
黃兆年老師以「利益集中、成本分散」的邏輯解析罷免困境。藍營支持者的利益集中於少數群體(如派系、地方利益網絡),更有誘因積極投票。反觀綠營與中間選民,遭受違法違憲、癱瘓憲法法庭之成本分散於全體公民,缺乏立即誘因,動員效果自然較弱。
黃兆年說明,國家安全的提升是公共財,公共財的特性是不管有沒有努力與付出,都可以得到好處,容易造成搭便車效應。部分公民覺得不用連署、投票,只要享受罷免成功的成果就好。同時,黃兆年也提醒,在IORG調查中顯示,中國官媒的指控與在地協力媒體是相輔相成的。罷免戰中也包含中國認知a作戰助攻、在地協力媒體集體發酵,加上藍營政黨網軍操作,有催票效果。
對此,黃兆年強調,若要突破困境,抗中必須更精準,克服資訊不對稱,要讓關鍵證據浮出檯面,如何透過透明化機制跟誘因機制的建立,較可能在不侵犯太多人權跟自由的情況下,打造抗中目的;保台也必須更積極,將價值方向納入政策議程,執政者要證明民主比威權更有能力實現經濟成長、社會正義、永續發展,更直接與生命自由財產相關起來,讓人民有感,打動民眾,在下一次才能關注議題,有動能表達意見並出來投票。
▌講者記要:賴中強-社會安全與共同體韌性
賴中強律師提醒,疫情與長期低薪對青年世代的打擊,已削弱對未來的信心,這種失望正是中國統戰操作的最佳切入點。當經濟脆弱與社會安全不足並存時,台灣共同體的團結也隨之受到挑戰。因此,賴中強重述並提出公民政綱中「救助型基礎年金」、「強化薪資協商」、「就業保險全面納保」、「窮人銀行/融資公司立法/擴大公營當鋪等」等政策構想。
「救助型基礎年金」建議將各項年金每月未領足8,000元者補足8,000,建立台灣人的社會團結與國家認同。賴中強以健保為例,其塑造台灣人的認同,也建立中配六改四的反對基礎;「強化薪資協商」建議將勞雇雙方年度薪資協商制度入法,賦予中低薪基層勞工個別提起調整事項勞資爭議之程序請求權,以擺脫青年低薪困境,讓受薪階級更有感於經濟成長。
「就業保險全面納保」建議政府不向雇主追究基準時點以前之十倍罰鍰等罰則,改由國家全面撥補代償一年(或其他期間)欠繳就業保險保費,確保勞工可確實請領失業給付、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等津貼;「窮人銀行/融資公司立法/擴大公營當鋪等」強調台灣當鋪業者帶人去福建申辦中國身分證、透過吸引軍人借貸後以機密資料抵債等國安危機,建議制定融資公司法,解決微型企業及基層民眾貸款需求,導正地下金融,讓接受政府監理的融資公司以其自有資金合法貸放給普羅大眾。
賴中強最後強調,認為唯有透過普遍化的社會安全制度,才能修補經濟落差,鞏固台灣人的共同認同。「沒有社會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