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迴避、十個膨風」 (對馬政府五個沒有、十個壯大的回應) 記者會新聞稿

「五個迴避、十個膨風」(對馬政府五個沒有、十個壯大的回應)記者會新聞稿 20130729

6月21日馬政府與中國簽訂〈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開放從食衣住行到生老病死的64大項產業讓中資來台經營,面對各界反黑箱服貿的抗議聲浪,馬總統和江院長近日展開地方開講,印製精美文宣表示服貿協議「五個沒有」和「十個壯大」,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民主陣線)於7月29日邀請學者陳吉仲(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文化界導演李志薔(《候鳥來的季節》導演)、青年學生代表林郁璇(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一同站出來,於立法院前以街頭劇場踢爆馬政府的惡劣謊言!並舉行記者會說明如下:

一、五個迴避:

    台灣勞工陣線孫友聯秘書長指出,馬政府的五個沒有,其實是避重就輕,迴避重要開放項目對台灣的衝擊:… 繼續閱讀

「五個迴避、十個膨風」記者會陳吉仲教授發言稿

2013/07/29「五個迴避、十個膨風」記者會陳吉仲教授發言稿

為何要反對兩岸服貿協議—兼反駁「十個壯大」–從經濟學角度出發

兩會在今年六月洽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後,因受衝擊產業之產值和就業人數幅度之大,己引起各產業界的憂慮及反彈。就經濟學的角度而言,市場愈開放下的經濟成長會愈大,但為何我們仍要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及政府對外不實宣傳的「十個壯大」,說明理由如下。

政府及其委託評估報告可信度低:過去執政者為了重大經濟政策,皆會委託研究單位提出評估報告,這些報告皆是配合政府的既定政策所作評估結果,故常誇大不實,三年前的ECFA評估就是一例。而這次中經院評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會使得GDP增加0.025至0.034%(即9700萬至1.34億美元),而就業人數增加至11,380至11,923人(0.15至0.16%)。這是第一次看到評估效益如此之低,因此可合理懷疑此服貿協議的效益是低於成本(即弊多於利)。 經濟部的報告(2013年7月17日)中指出「開放服務貿易與商品貿易,最大差別在於對市場的影響完全不同。商品市場開放後,進口商品會取代國產品,進而影響國內生產、產值及就業。但服務市場開放後,外資在國內若新設企業,會有新增產值與新的就業,若投資國內現有企業,就業機會仍留在國內。外國投資人通常會帶來新理念或經營方式,如果因而擴大市場規模,更有利本地經濟。這是為什麼全球對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均持高度開放、歡迎態度。」這中間牽涉到兩個重要的名詞,「替代」和「取代」效果。商品開放是屬於「取代」和「替代」效果皆有,如某一國外的農產品進口,若是國內有生產,那就會同時產生「取代」和「替代」效果,但是若沒有生產的產品進口,如奇異果,那就只有「替代」效果。各國的服務貿易協議則是「替代」效果,亦即會增加服務業的多樣性。但是和對岸簽就會產生所謂的「取代」效果,舉例而言,馬英九所舉麥當勞的例子,而這個例子更突顯我們為何反對此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