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舉後中國的操作轉變

文/沈伯洋(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
這可能是我第一次在選舉完沒有特別想要討論民進黨,反而是想要討論國民黨。
以總票數*投票率來說,兩黨事實上跟2018沒有什麼差距(國民黨甚至少了更多一點,但應該只是因為民眾黨/無黨籍分票)。說簡單一點,就是回歸地方選舉的常態,唯一比較不一樣是投票率又更低了一點。
國民黨身為反對黨,其實不太把主軸放在全國議題(如抗中),迴避了中國的任何討論。以往地方選舉還會有一些中國因素(比如說自經區、與中國進出口MOU等等),這次完全略過。如此一來,投票率一低,真的就是回歸地方基本盤。而勝敗就看兩黨各自的地方整合能力了。
事實上這發展這未必是壞事。
我所擔心的點,反而跟兩大黨沒什麼關係。
1. 中國一致的敘事,是弱化、取笑抗中的任何論述。從文化面(文物、演藝)到經濟面(台積電)等等,算是今年整年一直到選前中國主打的論述。有趣的是,這種打法其實並沒有針對任何一個候選人打,而是以廣泛的主題「取消」/「取笑」任何抗中論述。
這原本沒什麼好擔心的,畢竟讓台灣「對抵抗麻痺」是完全可以想像的戰術,也不是什麼不能解開的謎題,接下來的黑熊工作持續努力對抗即可。
我擔心的是,正如我前幾天鎖文分享:跟著中國一起取笑這個論述的,在台灣是以小黨為主。這些小黨把支持者往哪裡帶,是有那麼一層隱憂。然後如果這讓有些政治人物誤以為「不要討論抗中是不是比較好」的話,大概就是更大的隱憂。戰術出錯不代表戰略有問題啊。
2. 我幾個禮拜前說過,中國在大量YT被刪除之後,事實上能做的事情變少很多。中國從去年五月開始,花非常大的力氣打我們的疾管署以及防疫政策,但是到二月就整個停了(整個攻擊從頭到尾為時約9個月),從二月以後開始,全部都是台灣自己內部反民進黨的力量在延續這些話題,而中國二月之後主打的議題都只是一些國安、國防的議題(持續弱化抗中論述,製造逃跑論等等,有點像烏俄初期俄羅斯打的那種論述)。
然而,中國這種作法,受到影響的人事實上就是原本不太支持目前政府的群眾,算是把原本非民進黨支持者中,因為前期疫情覺得「這次政府還ok」的人,洗回來變成「幹政府還是超不ok啊」那種感覺。而國安議題,或許多少會影響中間選民,但效果也稱不上顯著。充其量就是延續那種反民進黨或反美的情緒而已,而且國民黨選戰操作上也不太買單反美論述。總而言之,中國的干預即使有一些過往的長期成效,但在這次地方選舉也踢到了鐵板。就這點來說我反而是樂觀的。
可以想見的是,中國應該會想回去走傳統媒體以及地面統戰路線,剛好國境也準備開放了。然而,這次選舉的結果,會讓地面出現超多統戰空間,這點令人憂心。但也不是沒有可應對之處,畢竟相較於社群操作,對於地面統戰,民眾的警覺性不會太低。
總的來說,我選前的想法沒什麼改變:中國長期鋪陳的陰謀論有循序漸進的效果,但在這次選舉中,對民進黨和國民黨支持者反而沒有什麼衝擊性的改變(2018對國民黨有衝擊性改變),比較多的應該是對小黨支持者或者中間選民的效果而已。
把選民的現象「都」怪罪給中國,就有點像是把現象「都」歸罪給側翼一樣,都是一種「自我使用社群媒體的感覺」,然後完全不看不同時間點這些群體所製造的量體以及受影響的族群,真心奉勸學者們不要再生產這種論述。人家一代一線就不是這樣打的。我們今天也做了出口訪調,之後分析完之後再放上來給各位。
——
最後,要努力的,也不會有太大變化:持續地抵抗弱化台灣意志的手法,加速現有計畫讓不同力量整合,確保在2025以前做好國土與區域的防衛。而在這塊土地上,最大程度認同自由與民主的,都是台灣的靈魂。生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魂,請意志堅強的各位,不要為了只是不斷repeat的地方基本盤選舉感到沮喪。
公民有公民的任務,政黨有政黨的任務,政府有政府的任務。狄更斯的話應該倒過來講,「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