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2.0的蝦皮(葉光洲2018/4/10發言稿)

一、序言

2013年6月21日,時任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與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在上海簽署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當時國民黨政府主導之下,此一協議內容呈現一個頃斜、不對等的實貌,雖然前總統馬英九說兩岸服貿協議評估報告效益不大,這是因為開放的 項目還不是很多,「門是開了,但是門開的不是很大」。(中央社,102/7/19) ,而且馬前總統在2013年3月11日在美國商會謝年飯致詞時表示,兩岸服貿協議會在6月底前立法通過,絲毫不顧及如當時已有學者鄭秀玲明確指出「在此協議下,經濟規模不對等、自由環境不對包含食衣住行、生老病死相關的各行業,影響層面至為廣大。 我們全面開放之下,中國企業(尤其是其政府操控的國營企 … 繼續閱讀

【新聞稿】後太陽花看中港資系列座談 (一)電子商務:從服貿、阿里巴巴到蝦皮

在410休息的,就從410重新出發。
太陽花運動結束後四年了,雖然我們成功擋下了服務貿易協議,但是中資仍然以各種不同的途徑管道進入台灣,尤其是電子商務平台、電子支付、物流和金融等可能危害國安、隱私的領域。為此,經濟民主連合舉辦系列座談重新檢討中資、港資在台灣的活動與影響。4/10是第一場,我們邀請到台灣製造產業大聯盟黃光藝創會理事長、台灣智庫董立文諮詢委員、葉光洲律師、臺灣大學經濟學系鄭秀玲教授和經濟民主連合賴中強召集人一起談電子商務中的中國資本。

經濟民主連合賴中強召集人表示:318運動四週年後,我們重談中資在台灣的議題,第一場聚焦電子商務,四年後的環境跟四年前有什麼不同?四年前我們對服貿、對中資來台所提出的各項憂慮是否伴隨中資來台而發生?我把我的觀察整理成:四個不變、三個改變、三個尚未與即將:

第一個不變:馬政府任內以行政命令核定開放中資來台投資的408個業別項目,沒有任何檢討改變。

第二個不變:馬政府任內以行政命令制定的「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在民進黨政府上台後,沒有任何檢討修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