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剝蝦皮】公蝦毀!蝦皮電子支付可以查詢您的聯徵資料!

經濟民主連合今(8/10)日早上繼續召開記者會,說明蝦皮取得電子支付執照的重大危害。智庫召集人賴中強表示蝦皮取得電子支付執照後,將成為「準金融機構」,可以查詢你我的聯徵資料。蝦皮背後是由中國騰訊與李小冬共同控制的冬海集團在經營,中國政府正在加強對騰訊的監控及整改,經濟部投審會如果核准蝦皮電子支付增資案,中國政府就可以透過騰訊的工程師,經由蝦皮支付取得國人在聯徵中心的信用資料,對國人隱私及國家安全,都將形成重大危害。

蝦皮取得電子支付執照將成為準金融機構

目前蝦皮已實際經營「第三方支付」業務,代理電子商務平台的買賣雙方款項支付,由於每日「收入減去支出」的餘額高達三十一億餘元,依法必須增資到五億元取得「電子支付機構」執照,否則,該「第三方支付」業務就必須委託其他有合法執照的業者辦理。

反之,一旦蝦皮取得「電子支付機構」執照,將成為「準金融機構」,除了繼續原來「第三方支付」業務外,還可以收受儲值款項、辦理國內外小額匯兌、辦理外匯業務,更危險的是,蝦皮將取得聯合徵信中心的資料查詢權限。電子支付機構業務管理規則第五條規定,只要賣家每月交易額達新台幣八萬元,「電子支付機構」必須查詢並留存賣家在聯合徵信中心的信用資料。

聯徵中心是全民信用資料庫,卻無力阻止濫用查詢權限… 繼續閱讀

【十天剝蝦皮】從騰訊在中國 談蝦皮在台灣

經濟部投審會對蝦皮支付增資案的審查期限來到最後四天,經濟民主連合今日(8/9)舉辦「十天剝蝦皮,日日記者會」第六場記者會,邀請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宗翰出席,從滴滴打車被下架、騰訊公司手遊產品遭審查等事件,談中國干預網路科技巨頭的情況,以及從中分析蝦皮增資案的潛在國安危機。

吳宗翰表示,中國政府強化科技公司監管的措施開始於2019年,「國進民退」現象愈漸明確,包含螞蟻金服、滴滴打車IPO被阻擋等事件,都令人震驚中國政府可以直接了當地干預市場。吳宗翰說,中國政府以「反壟斷」為名約談、處罰這些科技企業,或以「數據安全」等理由強化監管,從市場自由角度來看是很大的警訊。吳宗翰強調,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這些外商又進一步到台灣,而當中國政府對企業出現不可預測的控管模式,更應該注意這些變化是否會一層一層影響到台灣。

對於外界懷疑中國這一系列監管措施,是否反應中共對社會採取更積極的控制?吳宗翰說,過去胡溫體制下還可能看到一些NGO與外界聯繫、活動,但在習近平時代,國家對社會的控制不斷升高。不只大家熟知的政治與社會面向,幾年前歐美企業陸續變賣中國公司成流動性高的資產,離開中國市場,似乎都在反應中國在經濟方面也出現比過去更嚴格的控制。吳宗翰認為中國對社會的控制會逐漸升高,中國不同政府單位有不同監管政策,有如溫水煮青蛙,強化極權體制。

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宗翰,出席經濟民主連合線上記者會。

吳宗翰再補充,美中關係惡化與經濟脫鉤的局勢與過去美蘇兩套獨立運作系統的冷戰模式有所不同,美中對抗奠基在全球化,國家密切互動,因此雙方都積極結合盟友,希望切斷和對方的連結。吳宗翰分析,中國國家戰略要走向科技自主、自給自足,美中對峙則加速中國監管科技公司的趨勢,讓市場資金重整,流向特定領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