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剝蝦皮】從騰訊在中國 談蝦皮在台灣

經濟部投審會對蝦皮支付增資案的審查期限來到最後四天,經濟民主連合今日(8/9)舉辦「十天剝蝦皮,日日記者會」第六場記者會,邀請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宗翰出席,從滴滴打車被下架、騰訊公司手遊產品遭審查等事件,談中國干預網路科技巨頭的情況,以及從中分析蝦皮增資案的潛在國安危機。

吳宗翰表示,中國政府強化科技公司監管的措施開始於2019年,「國進民退」現象愈漸明確,包含螞蟻金服、滴滴打車IPO被阻擋等事件,都令人震驚中國政府可以直接了當地干預市場。吳宗翰說,中國政府以「反壟斷」為名約談、處罰這些科技企業,或以「數據安全」等理由強化監管,從市場自由角度來看是很大的警訊。吳宗翰強調,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這些外商又進一步到台灣,而當中國政府對企業出現不可預測的控管模式,更應該注意這些變化是否會一層一層影響到台灣。

對於外界懷疑中國這一系列監管措施,是否反應中共對社會採取更積極的控制?吳宗翰說,過去胡溫體制下還可能看到一些NGO與外界聯繫、活動,但在習近平時代,國家對社會的控制不斷升高。不只大家熟知的政治與社會面向,幾年前歐美企業陸續變賣中國公司成流動性高的資產,離開中國市場,似乎都在反應中國在經濟方面也出現比過去更嚴格的控制。吳宗翰認為中國對社會的控制會逐漸升高,中國不同政府單位有不同監管政策,有如溫水煮青蛙,強化極權體制。

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宗翰,出席經濟民主連合線上記者會。

吳宗翰再補充,美中關係惡化與經濟脫鉤的局勢與過去美蘇兩套獨立運作系統的冷戰模式有所不同,美中對抗奠基在全球化,國家密切互動,因此雙方都積極結合盟友,希望切斷和對方的連結。吳宗翰分析,中國國家戰略要走向科技自主、自給自足,美中對峙則加速中國監管科技公司的趨勢,讓市場資金重整,流向特定領域。

最後談到蝦皮支付增資案,吳宗翰認為,從股權結構角度難以證明其不合法,騰訊對蝦皮的持股比例符合法律標準;但騰訊對蝦皮的影響力仍須釐清,我們更應該謹慎看待中資透過一層一層企業關係對台灣造成的威脅。再者,中國政府是否可能施壓,導致蝦皮資料傳往中國?這些都必要從法律合約文件去釐清。台灣的個資保護法規也應更為健全,從根本上解決蝦皮在台經營所可能導致的資安危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