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剝蝦皮】來自騰訊的監控:你的蝦皮資料被傳到哪裡去?

蝦皮支付增資案審查期限倒數七天,經濟民主連合已經連續召開五場記者會接露蝦皮的惡行惡狀,以及其中國影響力對台灣可能造成的風險,呼籲投審會立即駁回此案。

今年五月,網路傳出有中國人士收購完成蝦皮實名制的帳號,每筆2千至3千人民幣不等,當時台北市政府回應公然販賣個資實在不妥,指出平台業者有義務自律。市府也表示會研議建立管理機制。

經民連今日(8/6)邀請台北市議員苗博雅出席記者會,針對使用蝦皮可能帶來的個資外流風險,以及如何強化中資規範的民主防衛機制分享看法。

蝦皮成為電子支付機構的風險

今年七月修正通過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正式上路,未來電支業者除了經營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外,還能收受儲值款項、辦理國內外小額匯兌、辦理與前三款有關之外幣買賣,以及衍伸出包含提供電子發票系統及加值等八項業務,宛如就是一間「蝦皮Pay」。

對此苗博雅表示,蝦皮的特性就是擁有廣大會員,用戶的消費行為與社群活動資料必然是蝦皮的珍貴資產,很有商業價值;但若談到政治與國安,我們必須小心,當蝦皮掌握台灣用戶的資料時,就能夠經由大數據分析,畫出台灣人生活習慣的輪廓。

苗博雅說,如果這些資料分析落入對台灣有敵意的中國,變相掌握了台灣國民大量資訊,再從中分析政權所要的資訊,掌握對其有利的部分,就增添一分台灣的國安風險。

制度上先天的缺陷

苗博雅分析,台灣法規對於中資認定有所謂30%控制力標準,看似客觀。但實務上,理當不會有中資企業要進入台灣,還明目張膽主張自己超過30%中資,所以主管機關就持股結構外的「實質影響力」認定,將需要清楚向社會交代的。

台北市議員苗博雅出席經民連線上記者會,談蝦皮支付與國安風險的關聯。

苗博雅指出,中國立法要求其境內企業必須在政府要求時提供資料,只要企業在中國有業務,就可能被要求交出資料庫。苗博雅認為,握有大量資料的企業背後有無中資影響力的相關討論非常重要,因為一般消費者不清楚自己的個資會被誰使用,尤其《個資法》沒有細緻處理第三方使用個資時有何流程。

苗博雅表示,台灣的企業大多將規則包裹在「使用者條款」裡,要同意才能用、不同意就不能用,消費者與企業締約地位不對等;即使消費者發現企業違反使用者條款,能採取的手段很少,按照個資法賠償要先舉證如何受害,賠償內容也很少。

國安等同防疫 全民應一起參與

苗博雅補充,我們要思考如何在安全與便利之間取得平衡點。苗博雅將說蝦皮會員未必能了解背後複雜的關係,例如「愛奇藝」一案,許多民眾不了解為何被要求退出台灣。苗博雅將國安對中共的防堵比喻為防疫工作,不是該只有政府的規劃,更重要的事民間要一起配合消毒、戴口罩,全台灣大多數人一起配合,才可能成功。

防堵中資也是一樣,全民共有的民主防衛共識才是最關鍵的一步。她呼籲,主管機關投審會應駁回蝦皮增資,也呼籲台灣民眾一同關注此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