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反共」,是反中國民族主義支援的中國帝國擴張

文/林秀幸(經濟民主連合會長、經濟民主連合智庫文化思想組召集人)

很多人說,蔡總統到七海園區,以蔣經國路線質疑也教訓了那批已經不反共的老藍男們,從而聯繫了藍綠,找到藍綠陣營的共通性,是這樣嗎?

大家真的以為平常聽到的,所謂「蔣經國如果在世,看到那些投到對岸的國民黨人或是退役將領,一定會從棺材裡跳出來。」這類的話是當真的嗎?

活在當代的蔣經國未必反中,而當代的中國政權也已經不是共產主義。因為,中國對世人的威脅,從來就不是他們口中所謂的「共產主義」,而在於中國以民族主義支撐的帝國性格,以及和中國文化具有親緣性的威權主義。

這也是世界上很大部分的中國研究潛心研究的核心議題:中國歷史與政治文化的特殊性,而中國為何難以出現民主。這些研究從歷史過程、地理位置、文化建構、社會特性….種種面向,不斷詢問,「中國」是什麼?以及「中國民族主義」的無遠弗屆。太多的現象說明了「中國」的帝國性超越了當代民族國家的格局,以全世界為範疇來想像「中華民族」,所謂「家天下」、「一統天下」。讓世人不敢輕忽中國對世界的影響(或威脅)。… 繼續閱讀

關於年輕世代政治冷感的一些思考

文/黃厚銘(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文化思想組召集人、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收到政大校內媒體的採訪邀請,想問我不論是國家層次的政治議題或是學生自治的選舉,為何年輕世代顯得政治冷感,而往往「投票率低」、「忠誠度低」。我對此議題並無深入研究,但近日卻從同仁或學生等等的說法得知,情形似乎就是如此。對校內外公共事務都多少有所投入的我,當然對此也感到憂心。不過,採訪邀約是在週末,出版時應該趕不上公投的日子。乾脆寫下底下的文章,也算是對採訪內容的試擬。說不定還可直接交差。

在沒有實際研究為基礎的前提下,我猜想,年輕世代的政治冷感,或許有幾個原因。

首先,多元、民主的文化,對他們是如此理所當然。他們很難想像這樣的生活得來不易,並且是可能失去的。但這當然是因為那些為民主、人權抗爭的歷史已經離他們有些遙遠。台灣近年最大規模的政治運動──反對黑箱服務貿易協議,拒絕台灣被鎖進統一的不歸路之「太陽花運動」發生當時,這些大學生們頂多高一,更多是國中、小學生。因此,他們可能根本沒有親身見證過,包圍了立法院四周滿滿的與他們現在同年的年輕人,為此露宿街頭多日。現在的大學生,也很可能不記得七年前三月二十四日那天凌晨,在行政院裡有許多跟他們年紀相仿的年輕人,被打得頭破血流,至今該負責的人也都還沒有被追究責任。而今天我們沒有遭受更嚴重的疫情衝擊,或在美中大國對抗中並無受到太多波及,也與當年拒絕在經濟與政治上鎖入中國的框架有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