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向背,2024關鍵政策(新聞稿)

台灣即將在十個月後舉行大選,各政黨也已經開始或即將開始初選提名程序。這次選舉的結果,將關鍵性影響台灣在美中對抗、國際地緣政治角力中的抉擇與位置。這次選舉過程中,候選人的治國理念、政見,候選人及政黨與選民、社會各階層及公民社會的互動,也將決定自1921年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以來,台灣人百年的民主追求,將會在政治體制民主化的基礎上,繼續往經濟民主、社會民主、在地民主、防衛民主深化,亦或將停滯不前,遭保守勢力吞噬,甚至失去政治體制的民主果實。

無疑地,民心向背,會是最大的決定性因素。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延續2013年反服貿運動以來的觀察與思考,於最近三個月密集討論,彙集智庫顧問專家學者的意見,於3月18日上午提出「民心向背,2024關鍵政策」,期能拋磚引玉,促進各界的良性對話與思辯。

經民連的第一份報告《經濟民主》就對抗低薪、消除貧窮、培力青年(成家、立業、好住、減債)、窮人銀行等四個面向,總共提出十七點可能影響民心向背的關鍵政策。第二份報告《防衛民主》,就強化國安體制、改革投資審查制度、推動全民國防、杜絕輕縱共諜、建立民主防衛機制、確立公務員及軍人對兩千三百萬人台灣民主共同體的效忠等六個面向,提出十一點關鍵政策。第三份報告《在地民主》,則提出推動縣市區域整併,確保縣市平權,沒有人是二等公民;地方議會選制改革,縣市議會半數採政黨比例代表,直轄市實施區自治;結合地方創生,賦予新興社群自治權力,以公私協力的夥伴關係促進地方多元發展;全面修正公投法,強化公民參與審議過程,提升直接民主之品質,並避免危害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等四大主張。

社會安全,國家才能安全;青年有希望,台灣才有希望

經民連會長徐偉群於開場致詞時表示,經濟利誘與經濟脅迫是中共政權慣用的伎倆,對中國政府而言「窮台」「惠台」「鎖台」其實是同一個概念。疫情對基層民眾帶來嚴重經濟衝擊,受薪階級長期的低薪困境使年輕人失去對未來的希望,是共同體團結的隱憂,也是中國政府挑撥、拉攏與分化的最佳統戰土壤。經民連認為「沒有社會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青年有希望,台灣才會有希望」,基於這樣的信念,經濟民主連合智庫今年將社會安全政策與青年政策列為「民心向背,2024關鍵政策」的首要部分。這其實也是去年底地方大選,人民對執政黨的最大不滿。徐偉群並強調經民連提出的批評不是要否定台灣的民主成就,而是在肯定台灣政治體制民主化成果的基礎上,要讓台灣的民主持續鞏固、持續深化與進步。

惡化的貧富差距,亟需政府提出政策解決

經民連智庫社會經濟組召集人吳啓禎指出,自民進黨完全執政至今已近八年,然而經濟果實分配對勞方而言卻墮入歷史新低(2021年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率為43.03%,遠低於先進國家與自己曾有的水準,如1990年為51.1%),當前台灣面臨諸多斲傷民主價值的不利發展,必須嚴肅對面並提出務實的解決對策,包括人生第一桶金是學貸負債、高工時低工資的窮忙勞動、高不可攀的房價,租屋亂象而爭議層出不窮,最終都反映在持續惡化的貧富差距表現、亟需國家拿出對策加以因應。然而,見諸於社會政策支出占GDP比率,台灣相對於OECD國家平均值是11.1% vs. 20%(2021年數值),高教公共支出占GDP比率也呈類似狀況(台灣相對於OECD國家平均值是0.4% vs. 1%,2018年數值),公共支出低落的結果是中下階層個人與家庭負擔沈重,台灣政府的社會安全政策已到了必須徹底全面檢討的時刻。

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劉侑學呼籲,針對現今勞工低薪問題,應透過限期完成最低工資法立法,完備決定最低工資的民主程序,且劉侑學主張最低工資不該是貧窮工資,給付水準應達平均薪資中位數60%。此外,政府應協助創造工作機會,協助貧困家戶的失業者再就業,建立有經濟活力與包容性的社會。

劉侑學更進一步表示,政府應放寬現行貧窮線標準與認定規定,擴大社會救助範圍,未來四年內將受扶助家戶數比例從目前佔總戶數的2.5%提高至5%(相當於韓國),目標八年內提高至8%(相當於德國)。另針對部分國人年金給付不足問題,過渡性建立救助型年金政策,補助每月年金不滿8,000元之差額,配套修正與國民年金保險制度之銜接,使全體國民得領取的年金總額不低於近貧線水準。長遠目標,打造繳費式的基礎年金體系,涵蓋所有國民,保障老年人口的基本經濟安全,並鞏固國家的社會團結基礎。

經民連智庫顧問王兆慶指出,青年育兒政策應朝向三歲以下育兒家庭,每天減少工時一小時,雇主和政府共同承擔薪資的方向努力,減輕工作家長接送照顧的壓力。此外,應讓幼兒園和托嬰中心整併為0-6歲一體化的托育服務機構,減輕家長和幼兒轉換環境的壓力,並交由單一部會主管,破除雙頭馬車現象。

針對青年居住議題,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表示,台灣土地及住宅淪為過多游資的市場炒作標的,高房價及多屋囤房空置、房東隱匿租金收入、租屋市場不透明等亂象,導致居住正義被犧牲。彭揚凱建議,政府應儘速著手擴大並健全租屋市場,透過《中央囤房稅》引導空屋出租擴大供給舒緩租屋壓力,並搭配房東分離課稅與租稅大赦,促進租屋透明以提昇租賃權益,讓租屋做為青年有能力購屋前的一種可負擔、有保障的居住選擇。彭揚凱也提出,政府需積極供給青年可負擔的租、購住宅,可透過改變區段徵收及市地重劃政府所取得土地的處分模式,從「標售」改為「合建分屋」,讓政府分回住宅,部分作為出租社會住宅,部分以市價六五折出售給青年首購族,作為共享產權住宅(35%持份由政府所有)。

中研院社會所博士後研究員林凱衡提到,優質的技職教育是青年充分就業、克服低薪的關鍵環節,更是產業多元化的基礎。為解決當前技職教育資源不足與學用落差的問題,政府應擴大技職教育預算,結合各區域產業聚落,引導公協會與工會參與課程設計、教學、訓練、實習與就業輔導,朝向公共化、社群化、區域化的方向改革。

林凱衡點出,在青年貧窮的現狀下,國家在高教公共支出占GDP比率較OECD國家平均值來得更低,僅為0.4%,OECD國家平均值則是1%,結果是中下階層個人與家庭負擔沈重。林凱衡因此主張,學貸利息應由政府全面補貼吸收;而對於準時還款者,需給予賦稅減免或退稅等優惠;負有學貸之年輕人,如完成重點產業職業訓練,亦給予退稅或賦稅減免等優惠,增加學生在勞動市場收入;對於長期確無還款能力之學貸族,應考慮由政府代償。

林凱衡也表示,為了真正落實聯合國普惠金融倡議,應制定融資公司法,解決中小微型企業及基層民眾貸款需求,突破銀行因吸收大眾存款無法承作高風險融資限制,導正地下金融,讓接受政府監理的融資公司以其自有資金合法貸放給普羅大眾。

台灣須建構民主共同體的向心力,才能一致對外抵抗威脅侵略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表示,台灣位於西太平洋第一島鏈核心,是地緣政治競爭的熱區。面對中國不斷展現對外脅迫,威脅台灣安全與自由,美國和它的盟友多次發表聯合聲明,表達維持台海和平與安全的重要性,美國總統也數度表明,如果中國入侵台灣,將以美軍協防台灣。歐洲民主國家也在實質提升對台灣的關係。

陳方隅指出,在外部風險獲得適當控制情況下,台灣的當前危機更主要是來自內部狀況。全體國民是否齊心團結認同自由民主,是否願意繼續維護並鞏固台灣作為民主共同體的邊界?退休將領是否因為黃埔校友情誼,而模糊了敵我界線?商人是否因為經濟利益,將再次傾巢而出,擁護「九二共識」?頂尖大學是否因為兩岸同名歷史淵源,寧可「一家親」地無視地緣政治下的國際產業鏈重組?政治人物是否禁得起「政治協商」的撒旦誘惑,不落入「一中原則」陷阱?民眾能否慎思明辨,不被中共認知作戰操縱分化?面對當前地緣政治衝突與中國威脅,我們主張以維護台灣的民主共同體及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為最高原則。台灣必須建構民主共同體的向心力,才能夠一致對外抵抗威脅侵略。

國安體制、對中政策與民主防衛機制仍有努力空間

經民連會長徐偉群提醒,民進黨政府在國安體制、對中政策與民主防衛機制的努力仍然不夠。民眾對於政府如何積極因應中國軍事脅迫以強化國人信心、如何避免國人個資外洩、如何強化全民國防、如何避免一再輕縱共諜、如何健全中資審查規範、如何建構民主防衛機制,期待與現實之間,仍有很大的落差。這也將是「民心向背」的關鍵因素,未來幾個月,執政團隊就此的表現與總統候選人的態度,也必將影響投票率與選舉結果。徐偉群表示,我們理解台灣的國家正常化,會是一個在國際地緣政治變動中,謹慎前行,長期努力的過程,但是「務實」,絕對不等於什麼都不做。

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針對民主防衛與對中政策提出六點關鍵政策:

(一)強化國安體制:強化總統國安幕僚的質與量,修改《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以多元專業的幕僚團隊杜絕封閉小圈決策。另參考日本內閣府特命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行政院增設經濟安全副院長或政務委員,矯正財經官員欠缺國安意識的本位主義;參考美國設立國土安全部,統籌邊境巡防與管制、移民事務、關鍵基礎設施防護、資訊安全、緊急應變與防止恐怖活動。

(二)改革投資審查制度:外資審查改採單軌制,以對國家安全的實質影響取代資本來源國籍作為准駁依據;強化敏感科技對外技術輸出管制。此外,投審會把關機制應與促進投資招商的 「投資台灣事務所」脫鉤,投審會官員不應兼任「投資台灣事務所」工作;投審會卸任官員應禁止到工商團體、兩岸企業家峰會任職,透過舊部屬關係影響政府人事與決策,杜絕國會無法監督,不被問責、觀念守舊、無法因應國際政治經濟與台灣社會情勢變動的深層政府。

(三)推動全民國防:組建以義務役為主的國土防衛軍,建立灘岸守備、城鎮守備、基礎設施守備的常備部隊;完成《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檢討修正,公私協力強化民防體系,推廣性別平權的全民防災、救災與戰爭避難訓練;建立「平時公務員、災防公務員、戰時公務員」三位一體的新公務員體制。

(四)杜絕輕縱共諜:檢討刑法外患罪規定,反制中國政府透過投降協議、政治協商、代理人政府、北平模式等手段,達其併吞台灣之目的。

(五)建立民主防衛機制:擴大《政治獻金法》申報範圍,第三人為政黨或參選人利益宣傳造勢活動應依法申報經費來源。修改《反滲透法》,參與中共具政治意圖之統戰活動或附和中共統戰宣傳活動,其經費來源應準用《政治獻金法》之申報義務,予以透明化。

(六)確立公務員及軍人對兩千三百萬人台灣民主共同體的效忠:修改《宣誓條例》與《陸海空軍軍士官服役條例》將保衛台灣(台澎金馬)人民,列為公務員及軍人誓詞。

推動縣市區域整併,確保縣市平權,沒有人是二等公民

中央研究院法律所研究員蘇彥圖表示,自1967年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1979年高雄市升格,此後三十年台灣省管轄其餘19-21縣市。但是,在2010年(新北、台中、台南、高雄)及2014年(桃園)五都合併升格後,六都人口已達全國69.4%;加以1997年凍省,2018年7月省政府員額與預算歸零徹底虛級化後,全台3市11縣外加金馬實際上已「直轄」於中央;此時,再要求這16縣市716萬人口必須「矮直轄市一截」,做二等國民,已不再具正當性,而是嚴重違反平等原則。

蘇彥圖主張,應該讓六都以外的16縣市716萬人口全部升格為直轄市,提升地方政府財政能力、公務員素質與自治權限,符合公平正義,有助區域均衡發展與國土規劃合理化,更可打破僵局重新討論合理財政收支劃分。

地方議會選制改革,縣市議會半數採政黨比例代表,直轄市實施區自治

蘇彥圖提到,從戰後國民黨「恩庇侍從體制」延續至今,地方派系勢力成為地方選舉中永遠的執政黨。參考歐洲經驗,政黨比例代表制的選舉,將使標舉理念的新興政黨,得以匯聚整個行政區一定比例的政見認同而分配當選部分席次;又政黨比例代表制的選舉,將可強化政治課責,建立「選黨,選政見,選責任」的新地方政治。因此,我們主張:推動縣市議會選制改革,議會應選議員半數採政黨比例代表制;直轄市實施區自治,以公民連署取代參選保證金,大幅降低參政門檻,促進多元政治參與。

結合地方創生,賦予新興社群自治權力,以公私協力的夥伴關係促進地方多元發展

耕山農創創辦人邱星崴指出,台灣自2019年以來推動的地方創生,以模仿日本作法為指標,忽略了日本與台灣地方問題的根本差異,導致將地方創生簡化地理解為「產業」,而根本忽略了「地方」。邱星崴呼籲,應該將地方創生視為一種社會工程,需從重建地方的公共財,在醫療、交通、教育方面大力提振著手。政府應重建台灣地方創生資料庫,並且經由地方政府、在地團體共同審定,以此定為衡量地方創生方案的基準。

邱星崴提到,政府應在地方的醫療、教育、交通、能源等領域更有體系地開放公共職能,讓在地居民能投入公共體系,打造地方的支持系統。同時,也支持青年以團隊形式返鄉投入地方支持系統重建的工程,建立「創業」以外的返鄉路徑。

邱星崴補充,為了推動上述的創生政策,經民連主張,地方自治組織的型態也應該一併鬆綁,除落實地方制度法已增訂之區域合作組織外,應進一步突破以地域空間為基礎的自治概念,納入多元型態的自治團體,例如商圈自治體、小型電力合作社、托育互助會等等,賦予在地居民依其需要經由民主程序,決定治理自己的組織與權限,以實現資源共享、資源互利,並鼓勵社區,民間組織,自治團體與直轄市、縣市或鄉鎮市以公私協力之方式合作,使地方治理展現活力。

全面修正公投法,提升直接民主之品質,並避免危害自由民主憲政秩序

經民連會長徐偉群表示,為完善公民投票制度,強化公民參與的審議過程,提升直接民主之品質,避免公民投票制度因遭濫用而危害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以落實直接民主對代議政治的補充價值,主張應推動公投法全文修正。

具體主張包刮:明訂危害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事項不得公投,並建立違憲審查機制;強化行政訴訟規範,增訂利害關係人認為提案違反本法規定者,亦得提起行政訴訟;明訂機關與黨團之對話與回應義務,並進行實質對話程序;增訂公告提案及連署人名冊規範,以利本人確認有無偽造情事;增訂公投簡稱作為應提出事項;延長提案及補正期間,強化利害關係人聽證程序參與;延長公民投票前之討論期間並強化民主參與;鬆綁公民投票日之規範;授權主管機關訂定廣告經費上限與正反方廣告差距上限;明定重大政策公民投票案通過之法律效果以杜爭議等。

▍ 活動資訊
主辦: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
時間:2023年3月18日(六) 上午 9:3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A(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2-1號)

▍ 活動流程

會長致詞:
(0930-0940)
徐偉群(經民連會長,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

經濟民主:對抗低薪、消除貧窮、培力青年與窮人銀行
(0940-1030)
◌主持:
杜文苓(經民連監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報告人:
吳啓禎(經民連智庫社會經濟組召集人,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經濟學博士)
劉侑學(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經民連智庫顧問)
王兆慶(彭婉如基金會執行長,經民連智庫顧問)
彭揚凱(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經民連智庫顧問)
林凱衡(中研院社會所博士後研究員,經民連智庫顧問)

防衛民主:國安體制、投資審查、全民國防與反滲透
(1030-1110)
◌主持:
林佳和(經民連副會長,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報告人:
陳方隅(經民連智庫國防外交組召集人,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徐偉群(經民連會長,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
賴中強(經民連智庫召集人)
周婉窈(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經民連理事)

在地民主:區域整併、選制改革、地方創生與公投民主
(1110-1140)
◌主持:
呂建德(經民連智庫顧問,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報告人:
蘇彥圖(中央研究院法律所研究員,經民連理事)
邱星崴(耕山農創創辦人,經民連智庫顧問)
徐偉群(經民連會長,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

綜合討論
(1140-12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