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公民政綱發表會】建構國家防衛韌性,強化國安體制

今日(11/22)台灣公民陣線與經濟民主連合舉辦第三場2024公民政綱發表會,由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副教授黎寶文報告「推動全民國防,建構國家防衛韌性」,並由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報告「強化總統國安幕僚,增設政院經濟安全政委,改制國土安全辦公室」。

台灣公民陣線是由百餘位學者、NGO工作者與1980年代以來重要學運參與者所組成的團體。台灣公民陣線曾於前次總統大選提出「2020公民政綱」,希望從公民團體長年倡議的主張中,提出足以影響關鍵選民投票行為的階段性政策綱領,與社會各界對話,並說服總統、立委候選人採納。2024年總統暨立委選舉進入最後階段;台灣公民陣線自八月開始推出「2024公民政綱」,期望促使各黨回應公民社會的意見。

黎寶文:強化國家整體防衛韌性,建構應對各類型危機情境之能力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副教授、經濟民主連合智庫顧問黎寶文表示,中國對台威脅已無平戰區分,無煙硝的認知戰、經濟脅迫與軍事襲擾,已是台海常態,而介於軍事與非軍事間的「灰色地帶戰略」,例如海空封鎖、公海攔檢、海事衝突、破壞海纜、癱瘓關鍵基礎設施,亦已成為中國對台的戰略方案。面對未來可能的各式威脅情境,維持台灣政府與社會的持續運作與抵抗的防衛韌性,是台海決勝的關鍵,也是國際社會持續支援台灣的必要條件。

黎寶文說道,因此,台灣未來國家防衛的建構,首先必須跳出僅以短期戰爭勝敗為標準的既定思考模式,而應思考如何強化生存韌性,配合國際友盟協力,以持續維持台灣面對軍事威脅下之民主政府運作。因此,台灣公民陣線主張透過軍事、法令與制度等面向之改革,強化國家整體防衛韌性,建構國家應對從戰爭到灰色地帶各類型危機情境之能力。

第十九號政綱乃是參考俄烏戰爭戰略戰術之變革。台灣的國土防衛工作,應打破傳統常態軍事防衛與戰時後備動員截然二分之思維,而此政綱重點主張為:

  1. 落實灘岸、城鎮、關鍵基礎設施守備部隊實兵化之常態編裝組訓,貫徹蔡總統宣示義務役延長一年之本旨。
  2. 推動「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正,落實計畫驗證,明訂動員實施的法律效果。
  3. 建立「平時公務員、災防公務員、緊急應變狀態公務員」三位一體的新公務員體制。

1.落實灘岸、城鎮、關鍵基礎設施守備部隊實兵化之常態編裝組訓,貫徹蔡總統宣示義務役延長一年之本旨:蔡英文總統去年12月27日公布「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已說明義務役延長為一年,並非作為主戰部隊(由職業軍人組成)的補充人力,而是要作為國土守備部隊。義務役延長為一年即將在2024年上路,現任及新任總統有責任在短時間內,完成灘岸、城鎮、關鍵基礎設施守備部隊的常態實兵化,至少做到甲種步兵旅與後備旅「部分營(連)實兵化」之人員編成、裝備配賦、戰時守備地點駐地訓練(蔡總統視察206旅的教召部隊強調:「仗在哪裡打,部隊就在哪裡訓」)與戰場經營。並應著重限制空間作戰、城鎮防衛工事、無人機運用與中低空攻擊之防禦等任務,以提高存活率與靈活性為目標。

2.推動「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正,落實計畫驗證,明訂動員實施的法律效果:面對平戰難分的台海常態,台灣的全民防衛動員機制仍然停留於過去時代的想像,必須總統依憲法宣布緊急命令,方能由動員準備階段進入動員實施階段。台灣應修正《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強化動員實施階段之政府任務與權責、人民權利義務、違法行為處置等面向之規範,同時明訂特殊緊急情況得直接進入動員實施階段之事前授權機制。以個人或社區為單位,公私協力推廣防災與防衛一體之訓練與認證,以確保人身安全的避難與急救為優先,建構以志願者為主體的在地支援網絡,適時配合各式非戰鬥勤務。

3.建立「平時公務員、災防公務員、緊急應變狀態公務員」三位一體的新公務員體制:面對中共不同類型之威脅與情境,政府應扮演之角色與國家-社會關係亦大不相同,公務員之任務與業務,亦應隨國家防衛之所需而調整。政府應事前計劃各式災難或緊急應變情境下之指揮體系建立、各部會之核心任務、應變計畫與既有任務調整等方案,並明確將任務賦予至各級公務員。同時,對於各部會可能之任務與業務調整,應事前進行溝通與說服工作,完成相關法制化工作,並訂立定期演練計畫,確保三位一體之公務員體制轉換順利。

陳方隅:全面提升國安體系質與量,規劃平時及緊急狀況下應對機制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台灣公民陣線執委陳方隅表示,台灣位處整個印太區域的核心。由於中國不斷展現對外脅迫行為,尤其以武力對台發出戰爭威脅,讓台海成為國際關注焦點。為了維護台灣安全與自由,我們必須要從外部以及內部各方面著手。對外我們必須尋求與理念相近國家更密切合作,對內則必須推動全體國民齊心團結認同自由民主,且建構民主防衛措施,防止中共的操縱分化。台灣公民陣線認為應全面提升國安體系的設置質與量,用宏觀的方式來提升國家安全,尤其是要以整體的方式來規劃平時以及緊急狀況下的應對機制。

陳方隅指出,為強化國安體制的決策與應變能量,第二十號公民政綱主張:

  1. 強化總統國家安全大政方針決策幕僚的質與量,修改《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以多元專業的幕僚團隊杜絕封閉小圈決策。國家安全會議應每月至少召開一次,國安會應定期公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
  2. 參考日本內閣府特命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行政院應增設經濟安全政務委員,矯正財經官員欠缺國安意識的本位主義。
  3. 行政院國土安全會報應定期召開,並改制為總體安全會報,涵蓋國土安全、經濟安全、資訊安全、災害防救等。國土安全辦公室改制為總體安全處,設立24小時輪值機制,由應變官隨時接收、彙整、判讀各項安全資訊,必要時啟動應變機制。

1.提升總統國安幕僚的質與量,杜絕封閉小圈決策:我們認為應強化總統國家安全大政方針決策幕僚的質與量,修改《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以多元專業的幕僚團隊杜絕封閉小圈決策。國家安全會議在組織上應擴增幕僚人員的配置,提升政策研究及規劃的能量。此類幕僚人員應清楚定位為非軍職人員,包括常態編制的公務員,也包括政治任命的專業幕僚。國家安全會議應每月至少召開一次,且國安會應定期公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不只提升國安會的決策透明度,更應使政府各部會清楚國家整體目標與策略,並促成更多跨部會的合作。

2.設置行政院經濟安全政務委員:參考日本內閣府特命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由行政院增設經濟安全政務委員,矯正各部會(尤其財經官員)欠缺國安意識的本位主義。經濟安全政務委員的主要任務是防止本國尖端技術外流,強化供應鏈安全、加強與盟邦國家之間重要技術的研究開發和設備投資,穩定重要產業的零件及原物料的供應,並強化重要戰略與民生物資之儲備。

經濟安全是當前重要的國家安全事項,所以總統的國安幕僚必須要有經濟安全的幕僚,行政院也要設置經濟安全政務委員,以針對行政部門的政策做跨部會的協調與校正。以日本的狀況來說,日本政府於2021年10月4日開始,在內閣官房內設立了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會議。接著在2022年8月隨「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的立法,在內閣部設立「經濟安全保障推進室」。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經濟安全保障擔當)(Minister of State for Economic Security)的權責可以凌駕於部會之上,直接對部會下指示,負責指揮國家經濟安全保障推進室。主要的任務是要防止外來敵對勢力(例如中國)竊取日本的重要科技技術,防止日本一般民間公司將重要的國安關鍵技術外流,以及確保國安物資供應鍊的整備。特命擔當大臣可以指揮、協調經濟、財政、防衛、外交相關單位的業務,對應到台灣的體制就是政務委員的層級。

日本之所以重視經濟安保的課題,最直接相關的原因就是要面對中國持續推進以武力改變印太局勢現狀的企圖。而台灣面對中國更直接的領土野心,必須要做好更充足的應對。

3.行政院國土安全會報改制為常態召開之「總體安全會報」,並設置「總體安全處」:我們認為「行政院國土安全會報」應定期召開(至少每季一次),並改制為「總體安全會報」,涵蓋國土安全、經濟安全、資訊安全、災害防救等面向,將其常態化設置,而非平均一年僅開一次的虛級形式。而關於行政院下設的「國土安全辦公室」則應同時改制為「總體安全處」做為常態性的總體安全幕僚機制。在總體安全處之下,應設立24小時輪值機制,由應變官隨時接收、彙整、判讀各項安全資訊,必要時啟動應變機制,以應付重大的緊急危機,補足目前我們政府體制當中缺乏緊急重大事件處理專責單位的不足。

「總體安全會報」的設置,主要目的是把國土安全提升為國家戰略層次來做規劃,整合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的力量來做實行。透過常態性的總體安全機制(包括總體安全會報以及總體安全處),可統籌相關的情報、資源、人力、經費,尤其是需要跨部會處理的事項。

|記者會資訊

主辦單位:台灣公民陣線、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
時間:2023年11月22日(三)09:15 – 10:00
地點:立法院中興大樓101會議室
出席:
主持人|賴中強(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
報告人|
黎寶文(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副教授、經濟民主連合智庫顧問)
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台灣公民陣線執委、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國防外交組召集人)

媒體聯絡人:陳估熊
經濟民主連合組織部主任兼社群部主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