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政綱第38號】開啟國防議題戰略溝通 聯合國際盟友對抗混合戰

執筆人:
劉以正|中國研究工作者
徐連毅|政治工作者
通過時間:2023.12.28|台灣公民陣線第二屆第九次成員大會

政綱摘要

1.化被動為主動,參考烏克蘭,成立戰略溝通中心(Stratcom Centre)與民眾溝通國防議題,同時對國際盟友進行戰略溝通。
2.建立「反混合戰中心」以應對當代混合戰,結合公民社會資源,避免各自為陣,更讓台灣成為不實資訊與影響力作戰的世界中心。

政綱說明

1.過去台灣社會與政治領域長期避於討論國防議題,即便在大選期間,國防議題也難以成為主要的政策辯論主軸。但作為缺乏戰略縱深的島國以及民主陣營的前線國家,生活勢必會被中國侵略所影響的台灣人民不應缺少防衛家園的知識,政府更不該因害怕流失選票而疏於建立社會的心理韌性。

因此我們主張,台灣應積極就國防議題和國內外不同之受眾進行戰略溝通,國防須重新建立台灣防衛力量的品牌形象,並對國內外設定不同目標群眾以達成國家戰略目標。

在台灣國防議題被高度政治化的情況下,要和民眾進行溝通國防議題首先需要建立足以被公民社會信任的機制。我們認為,若要在不危害言論自由的前提下,以國民為主體進行戰略溝通,則可以參考烏克蘭的戰略溝通中心,以透明、公開且制度化的架構進行社會溝通。

該中心的第一個任務應是主責政府對民間溝通,並使跨部會的政府部門能夠以統合性的策略進行戰略溝通,而非各自作戰。政府應統整各部會,產出由國家安全戰略領導、國防議題輔佐乃至下轄之防禦戰術等議題進行公開透明之戰略溝通。

作為有戰爭威脅的國家,應針對國防議題主動與民眾展開彈性、即時、結合新媒體與創意的社會溝通,而不是被動回應國防議題。提前替民眾做好認知準備,才是提高心理韌性的關鍵,而非只是以武器載台的採購來說服民眾防衛台灣的可能。

該中心的第二種任務則是同時負責對國際盟友進行戰略溝通,除了強化對國際社會的宣傳,更要對針對國際不同受眾設定不同的敘事,最大化以有利台灣的方式提高台灣議題的能見度。

戰略溝通不只是對國內重新設定不同受眾的國防品牌定位,更是要透過跨國的戰略溝通來提前建構盟友對防衛台灣的認知,這在戰爭發生時可為台灣爭取到寶貴的遊說時間,提高盟友在危急時刻助台的可能。

2.在中國資訊戰與影響力作戰的混合攻擊下,台灣以公民社會的韌性建立起對抗境外影響力作戰的諸多成功案例,但公民社會的韌性不應該是國家卸責的理由,面對帶有敵意的國家級行動者,政府不應置身事外,反讓公民團體成為守護民主社會韌性的主要力量。

我們認為國家要負起對抗混合戰的責任,以例如成立反混合戰中心等作法來積極面對民主社會在資訊時代的挑戰,台灣更有潛力依靠自身經驗成為國際民主社群中反混合戰的核心,和盟友共同建立對抗混合戰的策略與訓練人才。

該中心的主要任務是對抗資訊作戰與建立數位資訊韌性,同時該中心須回應資訊威脅、並且收集資訊作戰的相關訊息,也會定期以公開透明之方式研究境外勢力對台灣資訊環境之影響,並且研發對抗境外勢力之機制。

同時,基於台灣公民社會對抗境外混合作戰和影響力作戰的豐富經驗,該中心也應成為為台灣和世界各地上在對抗不實資訊、影響力作戰等混合戰的公民社會相關團體的協調者,來整合與分享世界各地對抗混合戰的相關知識。

台灣已經成為中國混合戰與影響力作戰的真實戰場及戰術實驗地點,該中心應成為資源和專業人才的集中處,除了對於國際持有共同民主價值的國際盟友分享有效對抗混合戰的對策、進行共同訓練之外,並台灣也可以在制定影響力作戰上的和國際社會共同設定標準和規範,以解決不實資訊與訊息操作的未來挑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