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民主連合與台灣公民陣線等公民團體,今(9/25)日上午前往行政院請願,批評2024年12月20日,立法院以輾壓式立法,所通過的傅崐萁版《財劃法》,已為台灣帶來五大危害:
「惡化中央財政,瀕臨年度舉債上限15%」、「縮減鄉鎮分配,傷害基層民生」、「水平分配錯誤,惡化區域均衡」、「警察濫開罰單,縣市稅款多多」、「獎勵土地稅收,助長土地炒作」;此等錯誤如不予矯正、止血,弱化後的中央政府財政,將難以因應各項新增社福、國防、建設及防災、救災等經費需求。
請願團體要求行政院規劃,呈請總統召開財政國是會議,審慎研擬《財劃法》新版本,並一併討論中央與地方經費分攤、稅制改革等健全國家財政方案。
▌陳柏諺:傅崐萁《財劃法》五大危害,掏空台灣未來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研究員陳柏諺表示,2024年12月20日,立法院以輾壓式立法,通過傅崐萁版《財劃法》,為台灣帶來五大危害:(1)掏空中央政府財政,行政院被迫舉債4,000億元,瀕臨每年15%舉債上限,壓縮社福、國防、各項建設及政府防災、救災預算空間;(2)錯誤水平分配,分配指標之營業額及人口數占比過高(70.5%),甚至完全刪除舊法「最近三年基準財政需要額減基準財政收入額之差額平均值」之分配指標(原占非直轄市分配權重85%),重北輕南,惡化區域不均衡,讓基隆、彰化、南投、雲林、嘉義縣市、台南、高雄、屏東居民成為二等國民;(3)不當減縮鄉鎮(市)第三級政府分配比例,不利基層民生;(4)以罰鍰占比為分配指標,變相鼓勵警察對人民濫開罰單;(5)以房屋稅及土地稅稅收增幅為分配指標,將助長土地炒作。
陳柏諺指出,傅崐萁版《財劃法》五大危害如不予矯正、止血,弱化後的中央政府財政,將不足以因應極端氣候變化下的防災救災需求,不足以因應勞保年金潛藏債務及各項社福需求,更不足以因應中國武力威脅下不對稱作戰的國防經費需求。
經民連主張,傅崐萁版《財劃法》條文公式出錯,造成345餘億統籌分配稅款無法分配,應向國人道歉認錯,行政院無須主動為其解套;但是,前述五大危害的錯誤,必須予以矯正、止血,行政院應研擬符合財政均衡的《財劃法》再修正案版本,讓錯誤的傷害停留在2026年,而不是年年持續、年年擴大。
▌賴中強:傅黃體制讓國會失靈,總統應召開財政國是會議,健全國家財政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重申,傅崐萁的親中與黃國昌的復仇心態,讓國會無法正常運作,行政院縱使提出理想《財劃法》再修正版本,以目前的國會結構,期待傅崐萁、黃國昌二人幡然悔悟,支持均衡的《財劃法》再修正版本,顯不切實際。
賴中強認為,於今之計,唯有請行政院規劃,呈請總統召開財政國是會議,廣邀中央、縣市、鄉鎮三級政府之首長、財政主計官員與民意代表,各政黨代表,學者、專家與公民團體代表,青年與學生代表,以全國各界會商形成多數意見,審慎研擬《財劃法》新版本,並一併討論中央與地方經費分攤、稅制改革等健全國家財政方案。
賴中強強調,傅黃體制亂搞所造成的中央政府財政窘迫,已到不得不嚴肅面對的程度。依據《公共債務法》對中央政府的舉債上限規定:「中央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每年度舉債額度,不得超過其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歲出總額之百分之十五。」依照2026年預算,中央政府年度總預算與特別預算歲出總額31,358億元,舉債4,000億元,占比達12.76%,這已經瀕臨中央政府年度舉債額度上限。未來,若再有特別預算,其經費規模與舉債額度大於828億元者,即牴觸15%年度舉債上限。
雖然,某些特別條例會放寬此一「每年度舉債」不得超過歲出15%之上限,但放寬後,仍有一定期間之上限,例如《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之施行期間為2025至2027年,該條例放寬後之舉債上限規定為:「中央政府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於本條例施行期間之舉債額度合計數,不得超過該期間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歲出總額度合計數之百分之十五。」也就是說,從年年檢核,改為三年算總帳。然而,若傅崐萁版《財劃法》之錯誤不予矯正、止血,地方政府「年年」從中央政府挖走4,000餘億元,特別條例的放寬檢核期間,也終究無法避免牴觸年度舉債上限之限制。
賴中強指出,以今日台灣所面對的各種內外交迫挑戰,情況之嚴峻,實不容國人樂觀。例如:國防部向行政院提出跨7年度、總金額破1兆元的《不對稱作戰及作戰韌性特別條例草案》與特別預算,平均每年1,429億元,除非修改《財劃法》,否則,根本沒有財源可以執行,包括台版的鐵穹防衛系統;又例如:勞動部今年一月重新估算後之勞保潛藏負債,新增1.7兆元,達到13兆餘元,基金用罄年度為2031年,政府近年來,每每以千億規模撥補勞保基金之不足,然而,若傅崐萁版《財劃法》不改,政府大規模撥補也將無以為繼;再例如,上週五經民連才在立法院外記者會說:「如果不矯正傅崐萁版《財劃法》垂直分配的錯誤,中央政府每年僅剩下新增828億元的舉債空間:只要再來1.5個丹娜絲颱風(特別預算600億元),中央政府就沒有財源因應」,昨天,傅崐萁在卓榮泰院長勘災時,不是惦記如何緊急搶救失聯者,而是追問:「如何重建?要比照丹娜絲颱風(特別預算600億元)!」 傅崐萁版《財劃法》弱化中央政府的財政能力,對台灣人、花蓮人都沒有好處。
▌陳曉煒:請傅崐萁停止「爆破財劃法」的行為,行政院請拿出對案處理
2024年12月20日,立法院通過由中國國民黨、民眾黨強力主導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引發社會廣泛爭議。台灣超派守護聯盟代表陳曉煒表示,這項由花蓮立委傅崐萁、黃國昌積極推動的法案,原本訴求在於「強化地方財源,落實地方自治」,然而在實際執行層面,卻出現三級政府財源劃分窒礙難行的情況:中央、縣市與鄉鎮之間的垂直分配未能釐清責任,地方與地方之間的水平分配亦因條件差異導致失衡。更不要說發生了連分母都會寫錯的離譜立法品質。結果並非全民共享「財源寬裕、自治加強」的成果,而是中央政府必須擠出超過 4,000 億元財源,才能將資金撥給地方。
陳曉煒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這場財政制度上的紊亂,恰與花蓮光復鄉堰塞湖潰堤所造成的災情有極度的相似性。當豪雨導致土石堵塞河道,短時間內水量迅速聚集,看似暫時壓抑了危機,但缺乏疏導與治理的結果,是潰堤瞬間帶來的人命與財損。這種情境與「傅式財政化」不謀而合:大量財源自中央下放,看似資金充裕,然而若缺乏嚴謹的治理規劃與風險控管,則資金反而可能積壓、錯置,最終在地方債務與財政體質的脆弱中形成潰堤式崩壞。
陳曉煒批評,傅崐萁本人對於堰塞湖事件的言論,更凸顯治理思維上的問題。他在災後質問「為何不用爆破解決」,忽略了災前應有的疏散與監測責任。這種將解方寄望於「一次性處置」的思維,與其《財劃法》背後的邏輯相似:只要大量撥款下去,就能解決地方困境。然而無論是防洪或財政,真正的治理從來不是爆破或大量從中央挖錢,而是制度性、持續性的規劃。
進一步而言,陳曉煒說明,財劃法修正若缺乏配套監管機制,將可能導致三個層面的結構性風險:
一、地方財政責任的模糊化
錢雖然進入地方,但責任卻可能被分散乃至推諉。若中央只負責「放錢」,地方卻缺乏有效規劃或人力資源,最終只會造成短期工程、政治酬庸與浪費。
二、 財政公平性的弱化
水平分配公式的不合理,將使得財政條件較弱的縣市更難受惠,甚至出現「越弱越被邊緣化」的現象。這種制度性偏差,將加劇城鄉差距與地方發展落差。
三、長期債務風險的累積
當下放地方的資源轉化為中央必須舉債支撐,財政赤字將像洪水一樣不斷累積,最終將導致政府破產。
如果說花蓮光復鄉的堰塞湖潰堤是不可預期令人悲痛的天災,那麼傅式《財劃法》的錯謬則是可以預期的人禍(人為災難)。陳曉煒認為,兩者的共同點在於:表面看似「堵住了問題」,實際上卻是在累積風險,等待某個臨界點全面潰散。
因此,財政改革的真正方向,不應只是單純地「中央把錢放下去」,而應同步建立透明、公平且可持續的制度架構:包括合理的分配公式、有效的監督機制、以及地方治理能力的培育。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錢如洪水,治理如潰堤」的悲劇重演。
總結來說,「傅式財政化」若不調整,不僅可能造成地方發展失衡,更可能將台灣全體納稅人推向長期的財政風險。這場財政災難,已經由包含經民連與許多專家學者不斷提醒我們:制度設計與治理責任,才是真正能守住財政健全永續與國家未來的防線。
行政院對案之必要性
陳曉煒強調,面對《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所引發的財政結構問題,行政院必須提出具體對案,透過修正分配公式、改善財源調度及強化監督制度,避免中央財政長期被迫擠出巨額資金而失衡。唯有行政院正面提出可行替代方案,才能避免國家財政真的被拖垮,確保財政穩健與公共治理的持續性。
▌Nora:傅崐萁版《財劃法》讓基隆成為黑箱作業下的犧牲者
台灣公民陣線基隆志工Nora表示,去年12月20號再修正動議通過的財劃法,將中央普通統籌分配款,從今年的4,676億元增加到8,841億元,造成中央財政吃緊,也直接削弱中央對基隆的一般型補助款,使得高度依賴中央補助的基隆,呈現財務弱勢。並且《財劃法》中水平分配之營業額及人口數分配占比過高(70.5%),讓基隆統籌分配款進入全國倒數排名,呈現其他縣市吃肉,基隆啃骨頭的情形。
然而,更讓基隆人擔憂的財務狀況,去年基隆市政府歲入總額254億,歲出270億。超額支出16億,已造成基隆市負擔。傅崐萁版《財劃法》通過之後,錯誤的數字計算更是惡化基隆財務狀況。謝國樑市長表示,原以為通過財劃法歲入可得329億,因此基隆市政府明年歲出規劃原為300億元,但是實際上基隆只有拿到237億,不但比去年少了17億,且相差的63億早已經規劃為明年總預算。如謝國樑市長照這個版本提明年總預算,是打算讓基隆市民面臨63億元的負債嗎?
Nora指出,黑箱作業的《財劃法》掏空了中央,使得財稅收入弱勢的基隆無法獲得更多中央補助。在如此惡劣環境下,眼看明年就要負債63億,持續惡化基隆的財務狀況,在這裡要誠懇拜託謝國樑市長救救基隆,別讓基隆再一次成為破舊不堪、高舉債務的城市,也懇求行政院提出理想《財劃法》再修正版本,37萬基隆人需要幫助!
▌莫莉:失去南北平衡 無法弭平城鄉的財劃法
台北市獲配逾1149.2億元居冠,人均可分到4.6萬元,反觀人口最多的新北市,卻差之遠矣。台北市富者已經愈富,明年統籌分配款破天荒拿到1149億,拿到的人均分配是新北的近兩倍,連新北市財政局長都說「看了會吐血」
【公式出包是意外,拖垮台灣卻是本意】
新版《財劃法》在向中央掠奪近三成本來應上繳的財源之後,卻沒有承擔更多責任。顯見,藍白修《財劃法》背後的本質是:掠奪中央財源,卻不承擔事權責任。最近在發現財劃法公式出包後,藍營表態此屬「技術問題」,對於結構性的分配不公平與事權歸屬,全部避而不談。可見藍白推動的,不是什麼財政改革,就是蓄意讓台灣財政崩壞的劇本。
舉例來說,本由教育部補助的幼稚園就讀費用,在轉交財權給地方後,或可討論改由地方支出。而諸如此類的事權劃分與由誰支出等問題,散落在中央與地方間各層級與單位之中,但新版《財劃法》卻未對此進行討論,反而搶錢後還要中央持續且不能減少一般性補助支應原屬地方應該負責的經費與權責。
如此要錢不要事,財權與事權失衡,最終受害的是誰?——全民。
若六都之一的新北市都因新版財劃法而落入分配不平衡窘境,更遑論其他的農業縣市了。
在此懇請行政院發揮行政權,召集各級地方政府與專家學者、公民團體,共同商議並修正財劃法的錯誤,此為當前行政院不可迴避的責任。
▌張育萌:「傅黃體制」為首所造成,現在立法院卻不願意認錯
張育萌指出,新版財劃法的法條嚴重錯誤,第16-1條分母寫錯與第30條應該寫成「各直轄市、各縣(市)」,卻也因為寫成「地方政府,而造成中央與縣市政府對法條見解有嚴重落差,各縣市所拿到一般性補助款與預期不同。
這些都是 「傅黃體制」為首所造成,現在立法院卻不願意認錯。
第二,根據地方制度法,國中小的營養午餐與電費本來就應該是各縣市政府應該要負責編列,過去因為中央稅收比較豐富,所以透過政策性補助,協助地方部分或全部支付營養午餐與學校電費;但因為地方縣市的統籌分配稅款拿得比以前多,更應該要依地方制度法負責。
但現在地方政府錢拿得多,卻還是不願意編列經費,依法負擔各縣市的國中小營養午餐與電費支出。這根本的問題就源自於當時在修法,完全沒有討論,更不用說檢討財權跟事權的分配。
第三、去年財劃法在立法院修法之前,其實也有委員提出過不同的分配指標,包括對離島而言是否要計算水域面積,或是對農業限而言是否能參考農產品生產率,但這些不同指標都因為在立法院沒有討論,而最後只粗暴的通過現行版本。
【召開財政國是會議,審慎研擬財劃法版本】行政院請願行動
主辦單位:台灣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公民陣線 時 間:2025年9月25日(四)上午9點30分
地 點:行政院外(忠孝東路近中山南路口)
主 持:陳估熊(台灣經濟民主連合宣傳部主任)
出 席:
賴中強律師(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
陳柏諺(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研究員)
陳曉煒(台灣超派守護聯盟代表)
張育萌(世代共好協會理事長)
Nora(台灣公民陣線基隆志工)
莫莉(反共護台志工聯盟發言人/板橋志工)
荒山(板橋志工)
媒體聯絡:林芯羽(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新聞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