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條例急就章 百年大計將毀於一旦

近期立法院審議「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欲解決國家重點領域產業人才培育問題,於大學設置由產業與國發基金共同出資之獨立研究學院。本條例草案公開後,已有諸多團體提出質疑,包括架空大學法等十三項法律、研究學院院長獨大、師生權益缺失、校園資源與人才掠奪、監督機制失能等各項問題。而修法過程亦太過倉促,未曾與學生、教師團體溝通,也不曾舉辦過一場公聽會。

為避免產學合作的美意成為高教被企業財團綁架的開端,阻止校園民主與大學治理結構遭破壞,經濟民主連合、臺灣學生聯合會與二十餘個連署團體於今日(27號)召開記者會,指出產學條例的十大缺失,並列出產學條例的主要推手——清大校長賀陳弘——的惡行惡狀,呼籲立法院「暫緩審查產學條例」並召開公聽會,教育部應「補辦三方聽證」,以及要求「台北政經學院停止運作和招生」。

發起單位

經濟民主連合、臺灣學生聯合會

連署單位… 繼續閱讀

產學創新不應急就章,呼籲學生、教師、產業界三方聽證

行政院院會去年11月通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下稱「產學創新條例」),鼓勵國立大學與企業合作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下稱「研究學院」),並於今年3月經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初審、修正,進入黨團協商程序。外界卻批評立法過程過於倉促,產學創新條例漏洞恐對產學創新造成不利後果,妨害學術自由。

為避免立法缺漏阻礙產學創新,經濟民主連合今日(20號)召開記者會並發起連署,呼籲立法院應盡速舉辦「學生、教師、產業界三方聽證」,廣納各方意見並充分討論、釐清爭議,並在達成「產學創新條例」修正共識前,立即停止國立清華大學「台北政經學院」招生與運行,以免徒增後患。

台灣公民陣線社群部主任盧嘉安表示,對國際處境艱難之台灣,經濟永續成長具不可忽視的重要性,我們理應支持學院理論、研究開發與實務產業化之間的適當銜接,並厚實其基礎。盧嘉安質疑,「產學創新條例」不但排除現有法規,更屏除現行大學通用的民主參與模式,改採用一級一審,形成「校外有校」、「校上有校」的現象,破壞校園民主、扭曲層級與平行之高教治理結構。

產學創新培育未來人才 不應偏廢學生參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