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馬政府的父親節大禮 自經區上路 產業崩壞加速

2013/08/08新聞稿

馬政府的父親節大禮

自經區上路 產業崩壞加速

 今日即為父親節,但行政院卻選擇在今日召開記者會,宣布自由經濟示範區上路。然而,檢視當前經濟部門對於自由經濟示範區的介紹,初步將以「五海一空」(五海港加桃園空港)為核心,並納入屏東農業生技園區,並以此7區為主未來將逐步擴大。據報導,主導此規劃案的經建會主委管中閔聲稱,自經區第一階段主要在法規鬆綁,「促使各部會針對法規鬆綁大開大闔,讓各部會動起來,走向經貿自由化」,同時預期招商可望吸引逾200億元投資。… 繼續閱讀

服貿不止黑箱而已(吳介民)

轉載自2013/08/01蘋果日報

「中國因素」衝擊台灣已經數年,為何直到「服貿協議」,才引起全民關注?因為,有別於過去ECFA架構下的幾個協議,它將台灣帶向「社會利益矛盾深水區」,可能影響無數小商家、傳產勞工與傳統白領的生計。兩岸關係中,一直存在階級面向,卻不受注意。這次服貿爭議,牽涉到失業、人員流動、工作移民等問題,引發了切身的階級感受。

弱勢產業負擔成本
20年來,台灣被納入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延續著對美日的經濟依賴,同時對中國依賴也愈來愈深。對台灣而言,「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與「經濟中國化」其實是同一個歷史過程,是資本運作的雙螺旋運動。目前,台灣出口對中國依賴度高達43%。而服貿協議所帶動的資本與人員流動,即將進一步把人民生計鎖定在中國規劃的區域整合架構中。
ECFA架構下的獲益者是:規模大的企業、資源稟賦流動性高的產業、與「高技術」從業者。誰具有較高「移動能力」,誰就可以「有效」使用「人力資源」,包括金融、電子商務、電信、廣告、文娛、建築設計等等。這些「科技-管理移民」,身處「超高成長地帶」,享有「彈性公民身分」,甚至多重國籍,講求「自由化」與「競爭力」。這個階層上面還有企業主與投資者,他們是更大的贏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