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中要害的阿富汗分析

文/廖美(經濟民主連合理事)

了解一件事,可以透過深入研究,還可藉由長期觀察。面對美國在阿富汗二十年的起落,親自感受紐約下城911攻擊的我,屬於後者。

當美國從阿富汗撤退,不管身姿多麼狼狽,分析這件事可以從三個關鍵入手。

首先,應該掌握巴基斯坦的角色。不管早期的蓋達組織(包括賓拉登的藏匿),或二十年來塔利班在國外(其實主要是巴基斯坦邊境)的人員徵補,多半在巴基斯坦進行。明明賓拉登就住在巴基斯坦軍隊駐紮附近,恐怕他平日的閒散踱步也顯而易見,不過美國等了十年,依舊得不到巴基斯坦的情報,最後只好自己搞定。這些眉角,美國當然知道,不過美國認為巴基斯坦「太危險而不能制裁,太危險而不能懲罰,太危險而不能追究責任」(見 C. … 繼續閱讀

社會學,所為為何?

文/黃厚銘(經濟民主連合智庫文化思想組召集人、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之前看過那篇主張社會學系是個糟糕的選擇的文章,第一時間只覺得可笑,因為那完全是沒有學過(通)社會學才會有的看法。也想說,反正自己都已經卸任系主任了,沒必要越俎代庖地寫什麼回應。沒想到,自己也是社會學博士的某學長,居然也轉貼那篇文章,還補充說社會系早該都關掉了。再加上,這兩天有系上的畢業同學也私訊來抱怨系上師生同溫層轉貼的南鐵東移反迫遷的消息都一面倒地批評警方或執政的地方或中央政府。而我也私下回應了這同學一些文字了。乾脆就整體地寫篇完整的文章談談社會學的意義吧。(今年六月畢業的同學們,這就當作我補償你們的keynote speech吧)

社會學是誕生於現代社會告別傳統社會的劇烈變動中,那些被尊奉為社會學鼻祖的思想家,主要是想了解自己當代社會的特色何在。而為了能精確掌握此一特色,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傳統社會作為對照。因此,傳統與現代的對照,以及據此個別提出的對立性概念,從初級關係與次級關係、社區與社會、到Durkheim所說的機械連帶與有機連帶、Parsons的那幾組模式變項,都是為了凸顯他們的當代社會、也就是現代社會的特色。

也因此,過去有好長一段時間,在社會學與人類學之間,也是以研究現代社會或傳統社會為區分。雖然對我來說,這區分社會學與人類學的標準已然過時。甚至,傳統與現代的二分,與前述二元對立的概念也一樣需要再多加斟酌。Latour的《我們從未現代過》、或是Bauman的《液態現代性》,乃至所謂的後現代思潮,都是例證。但無論如何,理解自己所處的當代社會的特性,是這些思想的共通點,也是社會學的學術與現實關懷之所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