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服貿協議版本中,中國大陸將開放台灣電子商務業者,前往福建試點經營,台灣也會對中國開放包括阿里巴巴、蝦皮等電商入台。現在看來,沒有開放是對的,太陽花學運無意中阻擋了數位極權主義對台灣的滲透。
中共正在建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大數據庫,配合實名制與支付寶,「通過將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與公民身份證統一代碼相捆綁」之後,將可對「所有人」做到「動知軌跡,走明去向,全程掌控」的極權控制,只要使用中國電商平台,資訊即被中共掌控,包括台灣。
中共壟斷大數據進行經濟管理,透過國家面貌去控制資本,進而創造新的經濟模式,包括電商也是如此。2016年,中國數位經濟規模總量達22.58兆元,躍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重達30.3%,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2017年,電子商務發展持續快速增長。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第4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去年,中國電子商務平臺收入2188億元;網上零售額達到7.18兆元,再創歷史新高。其中,以無人便利店、無人餐廳、無人辦公室貨架、刷臉支付服務為代表的零售形式層出不窮。
中共十九大制定了面向新時代的發展藍圖,提出要建設網路強國、數位中國、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共用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以網路企業立場去解構「互聯網+」的概念,再次重申數字經濟對未來的影響。他說:「我認為未來30年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計劃經濟將會越來越大,因為數據的獲取,國家調控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可能被我們發現」、「相信在數據時代,我們對國家和世界的經濟、數據會有明確的掌握,就如同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出現一個X光機。所以可預測,30年以後將會有新的理論被提出來。」… 繼續閱讀
服貿2.0的蝦皮(葉光洲2018/4/10發言稿)
一、序言
2013年6月21日,時任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與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在上海簽署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當時國民黨政府主導之下,此一協議內容呈現一個頃斜、不對等的實貌,雖然前總統馬英九說兩岸服貿協議評估報告效益不大,這是因為開放的 項目還不是很多,「門是開了,但是門開的不是很大」。(中央社,102/7/19) ,而且馬前總統在2013年3月11日在美國商會謝年飯致詞時表示,兩岸服貿協議會在6月底前立法通過,絲毫不顧及如當時已有學者鄭秀玲明確指出「在此協議下,經濟規模不對等、自由環境不對包含食衣住行、生老病死相關的各行業,影響層面至為廣大。 我們全面開放之下,中國企業(尤其是其政府操控的國營企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