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中強:監督條例不容「一國兩區」

民進黨提出「兩岸訂定協議監督條例草案」,並「勸導」個別委員撤回「兩國論」版本。外界聚焦批評草案名稱,民進黨在「兩國」與「兩岸」間前後不一,反而忽略了草案內容,民進黨版徹底接受了「一國兩區」。
「兩岸」用語,是政治人物為規避台海雙邊國與國關係,所創設的模糊語詞,論者常譏笑到底是大西洋兩岸還是淡水河兩岸。為回應經濟民主連合批評,民進黨四月十五日聲明表示:「本法以『兩岸』為名,較中性且通俗…訂定此條例的目的,是針對兩岸訂定協議,建立由國會實質監督的制度,而非凸顯兩岸的定位」。

光看聲明文字,會誤以為民進黨版對於台灣與中國間關係的定位,不採取立場,畢竟大西洋兩岸,英國與美國之間,也是國與國的關係,所以稱「兩岸」較中性。然而,民進黨版草案第一條第二項規定「本條例未規定者適用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及相關法規」,因此,不僅在條文文字上出現了「台灣地區」、「大陸地區」,還把整部「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的錯誤國家定位,沿用至監督條例。這包括:「國家統一前…規範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之往來」,「臺灣地區:指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政府統治權所及之其他地區」,「大陸地區:指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本條例所稱協議,係指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間就涉及行使公權力或政治議題事項所簽署之文書」。民進黨發言人阮昭雄今年二月十八日表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本身源自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為補『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之不足的特別立法」,已說明民進黨版此一定位。無疑地,民進黨版所稱的「兩岸」,就是「一國兩區」,就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

國會首次政黨輪替後,如果監督條例沿用「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定位,將是民主的挫敗。建議至少應刪除「適用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及相關法規」規定,各技術性規定如要援用,應該移至監督條例並修改「台灣地區」、「大陸地區」錯誤用語。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82933… 繼續閱讀

賴中強:測試民進黨的民主高度

立院民進黨團提出「兩岸訂定協議監督條例草案」於四月十五日付委,復議期滿後,內政委員會非常可能在二十七日或二十八日開始審查。筆者認為應待五月二十日新政府上台後,再開始審查,雖然只差二十幾天,但對於民主政治、責任政治,卻有重大意義。

立院待審中「監督條例」草案共六個版本,分別代表民進黨、親民黨、時代力量、國民黨(江啟臣版)與民間團體(尤美女版),唯獨行政院版在五月二十日後,完全喪失正當性。行政院版,是在江宜樺院長任內定案。三一八反服貿運動當時,江宜樺以「行政部門已建置『四階段對外溝通諮詢機制』及『國家安全審查機制』」為藉口,強悍回絕「台海雙邊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的運動訴求,並發生三二四行政院流血鎮壓事件。

直到三三○凱道大集結前一天,馬英九才鬆口「支持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而四月三日行政院通過草案,更是原地踏步把「四階段對外溝通諮詢機制」及「國家安全審查機制」抄進法條,其目的不在國會監督,而在敷衍運動。國人完全無法接受歷經民意洗禮的新國會,所通過的監督條例帶有江宜樺的高傲與馬英九的敷衍。因此,我們要求待五月二十日新政府上台,林全院長撤回「江宜樺版」後,再來審查監督條例。

再者,委員會法案審查程序,從提案說明及主管機關詢答開始。如果下週開始審查「監督條例」,將由任期剩下二十幾天的夏立言備詢,說明已無任何正當性、代表性的「行政院版」,並就其他版本以主管機關陸委會的立場表示意見。屆時,無論重演「九局下半,我最大」,或「官將下台,其言也善」,都無法取代真正要執行「監督條例」的新陸委會主委張小月的意見。而民進黨或時代力量委員透過詢答,對馬政府再尖銳的批評,其建設性也遠遠不及要求新主委張小月說明在不同版本下,陸委會將如何處理國會監督、公民參與、資訊公開、人權保障?將如何進行衝擊影響評估?

期待民進黨,展現不同於國民黨的民主高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