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贏,就是你贏!1984洛杉磯的「好萊塢式奧運」

文/林佳和(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勞動社會組召集人)

原文刊載於報導者:https://reurl.cc/823ZVR

眾所皆知,1984年洛杉磯奧運,繼4年前的莫斯科奧運,同遭杯葛命運。不過,可能與眾人印象之作為「反制杯葛」、「報復杯葛」稍有不同。1978年,國際奧會(IOC)將決定6年後的主辦權時,罕見地,只有一個城市競爭──洛杉磯。在1980年杯葛莫斯科奧運之行動如火如荼時,美國國內就不免擔憂,如果4年後蘇聯人也來這麼一遭,該如何是好?當年蘇聯在呼籲千萬別杯葛他們的當下,也同時保證,無意杯葛4年後的美國人,當然,是本於奧林匹克主義;莫斯科奧運籌委會副主席便提到,蘇聯自1951年成為奧林匹克運動的一部分開始,就從未違反過奧林匹克憲章。

許多觀察家都認為,蘇聯所言不虛,當時許多證據顯示,蘇聯似無認真思考要杯葛洛杉磯奧運。1984年2月,南斯拉夫薩拉耶佛、國際奧會第87次大會,蘇聯奧會代表甚至於會議上祝賀洛杉磯:「一切準備看來完美。」就算遲至1984年4月,杯葛可能性甚囂塵上了,蘇聯政府仍未下定決心要這麼做。一個常被提到的證據是:20位蘇聯運動員,仍前往美國參加奧運前的場地測試賽,這是歷屆奧運的傳統。此外,蘇聯政府已經付了300萬美元的電視轉播權利金、住宿及入場費用。

事實上,從洛杉磯在1978年拿到主辦權伊始,來自東西方媒體的批評聲浪就不斷,駭人聽聞的高犯罪率,令人難以忍受的空氣汙染,是最常聽聞的指控。奧林匹克主義,能在如此以罪惡墮落聞名的所謂天使之城實踐嗎?媒體收到3K黨(Ku-Klux-Klan)的警告,說將對付來參加奧運的黑人運動員,雖然美國司法部堅稱這是蘇聯國安局偽造的。誠然,蘇聯政府也非沉默以對,1982年5月,IOC執委會在羅馬召開,蘇聯運動部長暨奧運主席巴甫洛夫(Sergej … 繼續閱讀

全球化恐怖主義的初試啼聲──1972慕尼黑奧運

文/林佳和(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勞動社會組召集人)

原文刊載於報導者:https://reurl.cc/zWej7y

告別1968衝突式的墨西哥奧運,1972年,步入戰後最大政治經濟社會轉折的七〇年代之第一個奧運會,將回到歐洲,德國(西德)的古老城市、文化中心慕尼黑。

處境無疑複雜:面對華沙公約組織威脅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最前線,西德,在奧運前夕,已陷入納粹大屠殺罪行之檢討泥淖中,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無不以此聲討,認為西德舉辦奧運所意圖展現之「道德洗白」,令人作嘔,當時西德政壇領袖,特別是總理布蘭德(Willy Brandt)、慕尼黑市長佛格(Hans-Jochen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