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民連與諾曼自由基金會舉辦國際研討會,討論民主國家對中國經濟脅迫之因應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經民連)與德國弗里德里希諾曼自由基金會在台辦事處今(1日)舉辦「中國的經濟脅迫與民主國家的因應」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學者與會,分別對中國經濟脅迫之類型進行分析,並提出民主國家對中國經濟脅迫的可能因應策略。經民連並發表中國對台經濟脅迫之政策報告,提出民主國家建立「民主防衛型貿易協定」的倡議。會議邀請到歐洲議會議員斯文婭・哈恩(Svenja Hahn)致詞。

中國近年不斷向世界各國推進經濟脅迫策略。此行徑已經引起各個民主國家的注意,紛紛表示為了保全自身國家的經濟安全及國家安全,將對中國接下來的行動密切關注。然而面對中國步步進逼,民主國家可以如何應對?民主國家有沒有機會以團結的姿態,對受中國經濟脅迫的國家形成系統性的防護網?

本研討會邀請到兩位外國學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系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九州大學比較社會文化研究院教授益尾知佐子現場參與,提出自美國、日本視角的分析;與會的台灣學者包含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謝斐宇、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吳建輝、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陶儀芬、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以及來自印度的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博士後研究員胡莎娜。

中國經濟脅迫的概念與類型化

研討會上午舉行第一場次「中國經濟脅迫的概念與類型化」,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系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首先發表「從經濟脅迫到經濟剝奪的美中關係」。孔誥烽指出,中國市場的吸引力長期以來一直是北京用來確保與美國企業的合作關係,及推動其政治和外交議程的籌碼。但中國在2010年左右進入長期經濟危機以後,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就越發地被貿易秘密盜竊和直接政治恫嚇的風險所取代。雖然許多企業仍然在中國有實質的商業利益,但美國和其他國家在面對中國的不斷變化下,需要制定一致的政策,來協助和監管自己國家的企業。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謝斐宇以兩岸經濟活動中的國際勞動分工和台灣在全球價值鏈(GVC)的地位作為背景,針對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進行分析。謝斐宇指出,這個分析有助於理解全球供應鏈當前的重組,以及供應鏈重組所代表的意義。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則是以「中國經濟脅迫的反思:其概念與台灣個案」為題進行發表。吳介民認為,經濟脅迫和經濟國家戰略是相互關聯的概念,他透過建構這些中國國家行為的類型來釐清兩者之間的區別。吳介民指出,雖然台灣位處與中國來往的第一線,但是在國際經濟脅迫討論中,台灣的案例往往被忽視;吳介民認為,觀察中國對台灣施加經濟脅迫的範圍和機制,可以對中國經濟脅迫的討論提供更多洞見。

九州大學比較社會文化研究院教授益尾知佐子以「中國變化中的經濟脅迫策略:商品、數據及個案」指出,2010年9月,中國以禁止稀土出口到日本來抗議中國漁船船長被日本拘留一事,被普遍認為是中國對日本的第一次經濟脅迫。雖然當時一些日本公司開始研發減少稀土使用的技術,及採取「中國加一」的策略,將一些生產量能移出中國來防範中國未來可能施行的制裁,近年來,日本公司卻又再次面臨與中國繼續業務往來的困難。益尾知佐子表示,除了美國政府將中國視為其全球霸權的挑戰者所施加的壓力外,另一主因就是中國政府對其國內經濟活動政策的不確定性。隨著中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對數據、技術和國安管制的模糊規範,並以涉嫌違反中國法律而連續拘留和逮捕日本商人及平民後,日本對於中國的脅迫更加擔憂。而這些中國的行動則是迫使許多日本公司重新建立供應鏈,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經民連政策報告:倡議「民主防衛型貿易協定」

研討會下午的第二場次為「民主國家對中國經濟脅迫的因應策略」。首先由經濟民主連合智庫發表「中國對台經濟脅迫手段與因應」政策報告。經民連認為,面對中國的經濟脅迫逐步逼近民主陣營,民主國家間應建立系統性的互助體制,形成對被脅迫國家或產品的防護網,因此提出「民主防衛型貿易協定」的倡議,即當確認經濟脅迫發生時,由各民主國家對受脅迫國家特定產品或服務啓動反向的強化採購或強化供應的互助方案。

經民連的報告也指出,中國本次對台灣發動的貿易壁壘調查,其真實戰略企圖有二:一者是作球給親中派總統候選人,作為其當選後重啟兩岸服貿、貨貿協議,推動兩岸經濟一體化的正當性藉口;二者是極有可能在民進黨籍總統候選人當選後,對台灣商品進口中國進行「區別對待」。透過操縱一波對台貿易制裁,禁止某些台灣貨進口,而後再以「區別對待」的方式扶植中共在台代理人與「代理人政府」,企圖架空台灣民選政府的統治正當性。經民連也提出警示,若有任何地方政府、個人或組織配合中國對台貿易管制所進行的區別待遇,無論是「原則管制」或「例外豁免」,均有協助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台灣行使公權力,使台灣從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架空我國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意圖,此等行為台灣政府必須預先立法因應。

至於台灣政府應如何應對本次中國發動的貿易壁壘調查,可以回顧台灣的WTO入會過程。中國與台灣入會的時間相差不到一個月,實際上無從相互進行入會諮商談判,經民連認為這並非偶然,而係國際社會刻意安排的秩序,這個秩序包括(1)雙方不杯葛對方入會,(2)尊重雙方半世紀以來所存在的特殊經貿限制。而WTO的前身,「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簡稱GATT)第21條訂有安全例外條款,其中(b)ii款就將「戰爭或其他國際關係緊張時期」列為履行義務例外的正當化事由。在烏克蘭2016年所提出對於俄羅斯的運輸禁令爭端中,WTO的調查小組報告認為,GATT第21(b)條的規定中的「必要」或「基本安全利益」,得由實施國主觀判斷。經民連表示,希望國際社會在看待本次的貿易壁壘調查時能夠理解這個歷史過程,也希望台灣政府在應對本次貿易壁壘調查時能夠借鏡上述歷史、案例及GATT規範來擬定戰略指導原則。

民主國家對中國經濟脅迫的因應策略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吳建輝以其報告「中國經濟脅迫的有效性及民主國家的因應」指出,中國的經濟脅迫在全球不斷升級,各國也備受其擾。經濟脅迫的激增以及對其應對方法的需求,是全球化經濟依賴所帶來的症狀,也凸顯了經濟互賴被武器化的趨勢。吳建輝表示,要成功應對中國的經濟脅迫,首先需客觀評估和衡量其經濟影響和效果;其次,為了避免成為中國經濟脅迫的受害者,多元化是減少對中國經濟(過度)依賴的關鍵,也將增強一個國家的經濟安全或韌性;最後,民主國家應在其他國家受到中國經濟脅迫時展現團結,並表達其反對、反擊或遏制中國經濟脅迫的政治意願。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陶儀芬以「美中『新冷戰』中民主價值的角色」為題,分析在高度分裂的美國,遏制中國如何成為兩黨共識,及為什麼在中國有極大商業利益的先進民主國家會感受到反中的壓力?陶儀芬指出民主價值在國際政治中的重要性。當威權中國成為一個全球性強權時,其越來越極權的意識形態將會危害維繫民主與自由國際秩序的一些制度與結構基礎,因此由美國所領導的民主陣營對威權中國的反制是利益取向的,而非理念取向。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以「專制政權銳實力的製造:2018到2022年間中國對台政策的變化」為題目,分享其研究成果。林宗弘發現,過去五年中,隨著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集權化,以及疫情和地緣政治因素帶來的國際孤立,中共對台政策的重點已從基於經濟利益的「融合」和基於軟實力的「宣傳」,轉變為具有侵略性和威嚇性策略,其中包含專制體制銳實力的概念。疫情後,中國仍經常對不服從中共的台灣政治團體和個人施以威脅和懲罰,或當台灣在貿易及外交取得進展時對台灣企業和出口產業實施制裁。林宗弘認為,面對中共的統戰工作、制裁和假訊息等銳實力策略,台灣政府和民間社會應共同思考及發展我國的民主防禦機制。

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博士後研究員胡莎娜以「中國經濟脅迫對台灣及印度之意義」為題指出,中國使用經濟脅迫並非新現象。台灣和印度都曾是中國經濟脅迫的受害者。中國利用經濟脅迫來加強台灣對中國的依賴,而印度多年來則為日益嚴重的貿易不平衡所苦。胡莎娜的發表中深入探討中國採取的經濟脅迫手段類型,並點出印度和台灣兩個民主國家在應對中國經濟脅迫的經驗,並對兩國在印太地區經濟伙伴關係的前景進行討論。

【研討會資訊】

地點:台北松山意舍酒店17樓Que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市民大道七段8號)
議程及出席人員:

10:00-10:25 開場致詞
|Anna Marti(弗里德里希諾曼自由基金會在台辦事處總監)
|林佳和(經民連副會長)

10:25-10:40 致詞
|王定宇(立法委員,因臨時行程未能出席)

10:40-12:25 上午場:中國經濟脅迫的概念與類型化
▋引言人
|孔誥烽(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系政治經濟學教授)
|謝斐宇(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
|益尾知佐子(九州大學比較社會文化研究院教授)
▋Q&A

12:25-13:30 中午休息

13:40-14:00 致詞
|Svenja Hahn(歐洲議會議員,線上參與)

14:00-16:30 下午場:民主國家對中國經濟脅迫的因應策略
▋經民連的政策報告(30分鐘)
▋午茶時間(15分鐘)
▋引言人
|吳建輝(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
|陶儀芬(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
|胡莎娜(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博士後研究員)
▋Q&A

新聞聯絡人|經濟民主連合新聞部主任 歐栩韶(0975-173-559)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